第一百三十一章 谈判(三)

赵冠侯反倒不急,朝两人一笑“二位,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该谈的那么草率。电厂的选址以及电力的优先供应,都是要仔细斟酌的问题,我们不必急于这一时。我们总督衙门的一品官席,乃是不可多得的珍味,如果我是二位阁下,就一定不会错过。在那之前,我们应该放松一下,喝一点咖啡,具体的细节,可以慢慢谈。”

韩荣朝赵冠侯招一招手“冠侯,你先随我过来,我有话问你。”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一旁的小花厅,韩荣的面色一沉“赵冠侯,你可知罪?”

“大帅,卑职事先未曾请示大帅,实在罪该万死。只是事在紧迫,卑职于电厂之事,虽有个谋划,却只是个大概。如果事先说出来,恐怕大帅的幕友那里,便首先过不了关。是以卑职只好将谋划放在心里,事先未曾奏禀。若是能够说服洋人放弃索赔,这电厂之事,本也不必提。可是洋人态度坚决,执意索赔,卑职无奈,也只好出此下策,实是无奈之举,请大人见谅。”

韩荣的面色依旧难看,但还是摆摆手“起来说话,你跟我说一下,你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好好的说什么电厂?现在把洋人的心气撩拨起来了,我再想说不成,怕是洋人那里先不饶我。在天子脚下搞出个电厂来,到时候民间纠纷不断,给我找出无数麻烦暂且不提,你就不怕朝廷震怒,降罪下来?”

“大帅,下官之前也了解过,这供电一如铁路,在京城,都有人弄过。老佛爷的颐和园里,一样装着电灯。只是就像您说的,皆不成规模,所用范围亦十分有限。可是,在泰西,电厂却是发展的极快,洋人家里用电灯,还有夏天的风扇,都是以电为能。实在是一件好东西。盛愚斋在松江办电报,再早办铁路,哪一件,也都是祖宗没有成法,敢为天下先的事。大帅如今乃是疆臣首领,权柄威风,岂是区区一个盛愚斋能比,他能办的事,我们为何不能办?若是修成电厂,日后京城中提起办洋务来,您的名号便是第一。”

韩荣哼了一声,并未做答,似乎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赵冠侯却心知,他不肯说话,就已经是被自己说动了心。若不然,何至于让自己说这么多,只一挥手,将自己赶出去就是了。

正如赵冠侯所料,韩荣并不保守,事实上,他才是京城里第一个用电灯的人家,就可知其开化。这次洋务的艰难,也是实打实的存在,翁放天这一击,打的就是他左右为难。既不能战,又不让他和,逼着他挂冠辞职,收回北洋兵权。

他相信翁放天正在用尽办法找自己的岔子,若是这次赔款,且被他抓住痛脚,言路上一定放不过自己。即使借贷洋债,也一样有后患,是以,赵冠侯咬住不赔款,于他而言,确实是在帮忙。

再者,就是赵冠侯提到盛愚斋,也确实戳中韩荣的心事。不管论出身还是资历,盛愚斋都不能与自己相比。

可就是因为追随章合肥办洋务,又在松江办电报局,现在把个电报局这个聚宝盆控制在手里,外人万难插手。就连一本万利的铁路,也被他所把持,这修路巨款,重利都在他手里,外人只能分点汤水。自己一个疆臣首领,军机大臣,反倒是不如他来得方便,这确实让他心内有些恼火。

但是电厂事关重大,他轻易之间,也难下决定,一时间,却也难以决断。

“大帅,请容卑职斗胆一言。如今津门地面难民众多,如果不妥善处置,难免再生变故。卑职想来,朝廷固然筹措粮款发放赈济,但是对比灾民,依旧只是杯水车薪。如果以兴办电厂名义,挪出一笔款项,也可以先行发放赈济,稳住局势。再者,兴办电厂,就需要大批工人,以工代赈,又可使一部分人得食。他们有了饭吃,又可以养活自己的家人,就不至于铤而走险,不至于旧事重演,触怒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