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后(第2/3页)

不少人都猜测,这怕是七宝山那位临走之前的最后报复。

神霄派也猜到了。

大张旗鼓追查了几年,最终只能深入蛮荒与几尊六阶妖魔斗了几场,勉强保留颜面,不了了之。

至于七宝山——

有人说七宝仙姑等人跟随那位清净大圣去了仙界。

也有人说他们去了仙道昌隆的四圣仙域。

还有人说他们归隐北寒雪域。

……

众说纷纭。

随着时间流逝,渐渐也少有人再提及。

……

遂国。

位于大蒙西北方位。

一千五百多年前,大蒙牧北侯屠氏,因不满大蒙君主任人唯亲,又奉行削藩之策,于是高举反旗,汇聚十八路诸侯,倒逼大蒙京都。

一时间好大声势。

只可惜大蒙气数未尽,人心未散,郡县当中兵强马壮。

十八路诸侯齐败北。

为了躲避大蒙兵锋,牧北侯与其他幸存的六路诸侯,领着数十万军民,翻山越岭离开故土,来到大蒙西北立足。

征战数十载,竟势如猛虎一连攻破三十三座小国,掌控偌大疆域。虽不如大蒙七十二郡之广,却也有九郡之地。

立下国号,称‘徐’。以牧北侯屠战为君主,六路诸侯尽数封王,各有封地世袭罔替。

而后两百年,倒也有模有样,虽屡有意图复国的叛军作乱,但总体来说还是蒸蒸日上。

大徐二百四十一年。

国主屠彻昏庸无道,使徐国民不聊生。又心性桀骜,不满六王,听从丞相祝宴之计,招六王进京,意图释兵权撤封地,引得六王警惕,拒不受命。

徐国大乱。

陷入战火当中。

一千三百年以降,原本徐国九郡之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又不断吞并周边小国。到了二十七年前,大一统的大遂历经九代,已经有十三郡之地。

疆域空前广袤。

只可惜。

依旧陷入末路。

大遂君主贪杯好色,国朝动荡。又兼天灾不断,贪官横行,使得各地烽火四起。不但有各路反贼,就连大遂牧守一方的郡守、统兵在外的大将,也逐渐脱离掌控,野心滋生割据一方。

大遂疆域陷入混乱。

有识之士都有预料——

这大遂江山怕是保不住了。

于是不论是文士、武夫,还是道士和尚,纷纷下注,要寻明君辅佐,立开国之功。

前者欲要万古流芳。

后者则是想要借助王朝气运,助自身修行,证长生大道。

于是大遂愈发混乱,各路争斗不断。

大遂东南,是岭南郡所在。岭南郡沿着大青龙岭东侧,南北纵横共有二十一县,人口六百万。

地域狭长。

又因大青龙岭相隔,山高路远最是混乱。

自大遂彻底大乱之前,岭南郡就是最先乱起来的一郡。

难民遍地,落草为寇不知凡几。

反贼猖狂,攻占县城号称为王。

局势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

好在都尉赵坚用兵如神,率领八千郡兵四处剿匪安民,随着太守病死任上,赵坚又包揽民事,大权在握。

八年前。

赵坚收复岭南郡菁华九县,自领岭南郡太守。

然太守府缺兵少将,又少大才,军政运转晦涩。

霞光山长青观观主陆长青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又精通道法,有斩邪擒妖之神通。

不久前,长青观主游金章县,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危害沿岸数十万百姓,遂仗剑而行,率弟子杀之,为金章翦除水患。

自此,陆长青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一众门人中,又以座下‘长青七子’最为响亮,被陆长青收为记名弟子。又另有一俗家弟子,唤作武广,修拳脚兵刃等诸般武艺,习统兵布阵之术,乃一骁将之才。

赵坚初定九县,尚有十二县还未收复,正是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