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14页)

小姨的到来,让谢晓丹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好几个层次。在四川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姨,不仅会腌酸菜,也会灌香肠,五湖四海的风味都在晓丹家的厨房里飘荡起来。陈青和高畅几乎每天加班,小姨做了好吃的,有时中午会挤公交车给陈青送到公司去,晚上就彻底便宜了晓丹的胃。最近一段时间,黎光忙得不像样,别说见面,电话都很少打。三十岁的谢晓丹,除了不定期地和非典型男朋友约会,对于各种蹦迪、唱歌、酒吧、饭局,都越来越没有精神头,工作一天,下班就想回家,小姨在,“家”的吸引力就更大了。

初夏的北京,洋溢着一种轻快的节奏。大地蓄起温暖,于是万物生机盎然,好处是晚风依然凉爽,人的姿态自然也舒展飘逸起来。出了地铁站口,谢晓丹没叫三蹦子,舍不得错过这样美好的初夏黄昏,她一路嗅着空气里的蔷薇、丁香的清甜,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溜溜达达地走进了小区。一开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桌上是小鸡炖蘑菇、麻婆豆腐、地三鲜,外加一汤盆的豌豆尖汤。这是第一次,谢晓丹在北京有了家的感觉。

谢晓丹和小姨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电视里正播着《舌尖上的中国》,人的心也跟着味蕾一起,被乡愁撩动。小姨给谢晓丹盛了一满碗汤,来了一周,她已经了解外甥女的习惯——晚上不吃主食——似是无意地说:“丹丹啊,你可别因为老姨在,就不跟朋友们出去玩啊?你看我来了一周了,每天你下班就回家,也不出去,这不行啊,得有点社会活动,才能认识更多的人……找对象这事儿,可得上心啊,你不知道,你妈老内疚了,也不敢跟你提。她总跟我叨咕,说当年要不逼着小丁买婚房,兴许你俩也不能分开,要是08年结了婚,估计现在都有孙子了。哎哟,她老后悔了,总说是她和你爸把你给耽误了。”

“我妈咋能这样想哪!老姨,你可得劝劝我妈,那买婚房、炒股票的事儿,都只是导火索,说到底,还是我跟小丁根本就不合适。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可庆幸了,当年幸亏没跟他成,要不然,结了也得离!你可别让我妈瞎琢磨,会憋出心病来。”谢晓丹心里有点发酸,她没想到,一贯强势的母亲,竟然会因为这件事自责到不能释怀。

“是,我也总劝她,过了就过了,咱们丹儿这么俊的姑娘,那上赶着的小伙子们还不得排队啊!将来肯定能找一个可心的,比小丁强一百倍的!”谢晓丹低着头喝光了碗里的汤,小姨又连忙倒进去一勺豆腐。

晓丹动了动嘴皮,心里有股冲动,想跟小姨说说黎光的事儿,让长辈们都别担心,更不用怀疑自己的实力,她其实早就找到比丁之潭强一百倍的男人了,而她眼下享受的人生,即便是在这豪气阔绰的北京城里,也只有凤毛麟角的人才见识过;即便是表妹陈青这样的所谓金领阶层,也不可能有她如此的生活品质。虽然她看不清未来,甚至不知当下的人心,可既然人心都不可知,条件好便是真的好吧。

不过她到底还是没说出口,一来,毕竟她也是正经人家的闺女,给人当小三儿,是无论如何也上不了台面的;二来,她之所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黎光所提供的物质生活,是因为自己清楚地知道,他欠她一份真情,一份可以通向婚姻的赤诚纯洁的感情。因此,心底里,晓丹对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不乐观,特别是目睹了陈青和高畅的简易婚礼之后,她在自己的情感关系中所缺失的那个黑洞,似乎日渐膨胀起来,膨胀到,已经明显盖过了边际效益在递减的物质刺激。

“哎,老姨,啥叫强,啥叫不强呢?我现在要找个能给我买房子的人,不是找不到,可要找个像高畅和陈青这么情投意合的,那是真不容易,也真难得!老姨,我现在觉得,人啊,就是要纯粹点,看你自己到底想图啥,要是就为了爱情和婚姻,那其实跟房子什么的没关系,牵扯的因素一多吧,就容易拧巴。你看青青,从来不在乎这些物质的东西,爱情、婚姻、事业,反倒很自然地都有了,两口子生活得多自由、多幸福。”谢晓丹由衷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