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比喻(第2/2页)

林晓玲在《小城之春》里做副导演,副导演其实就是个跑腿的活,但能学到东西。

林子轩把林晓玲和徐静蕾安排进剧组,就是去学习的,他希望国内的演艺圈能够互相帮扶,而不是互相抵触。

第五代导演看不上第六代,第六代也不愿意搭理第五代,大家各弄各的,互不往来。

就好像是江湖或者帮派一样,各立山头,这样总感觉不太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一代一定是对上一代思想艺术的反叛,而且是成功的反叛,否则不过是年龄上的变化,在电影艺术上没有提高。

这样看起来,第五代和第六代在电影艺术上应该是对立的。

其实,传承更为重要,如何在上一代传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是下一代要思考的问题。

田状状是一个愿意帮扶青年导演的人,关于这个话题,林子轩和他聊过一次。

田状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他觉得第五代导演是翻译家,太过依赖于原著小说,像张艺谋这批人的电影大多都是从小说改编而来的。

或者说,他们是一帮看字长大的人,只会读字,不会读画,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字翻译成画,把小说拍成电影,但本身缺乏一种对影像的认识。

第六代导演不依靠小说,在脑海里先出现画,然后写成剧本,这是先有画再有字。

第五代导演在剧本要求上是越详细越好,他们会搜集各种资料,因为他脑海里没有影像,要通过尽可能多的资料来完善。

第六代导演的剧本往往很简单,只有几页纸,画面都在他的脑子里。

电影是一个影像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第六代导演在影像上更接近电影的特质。

第五代导演是在做一个活,小说不是他写的,他没有创造什么,就是翻译了一下就完了,第六代导演是在创造一些东西,这里面有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看法。

这是“字”和“画”的区别,也是“做”和“创”的不同之处。

田状状对这个很有兴趣,他愿意和青年导演聊这些东西。

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东京国际机场,林子轩和慕姗姗下了飞机,开始了这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