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948(第2/3页)

党爱国抬起手腕,看看腕子上的欧米茄金表,四十年代流行小表盘,他戴的是一枚从古董市场上淘来的白金表,成色不错,走时颇准,不过时间还是2018年的时间,和1948年扯不上关系。

刘彦直看看天上,太阳藏在深厚的云层里,但隐约能分辨出位置。

“现在是上午,我们如果步行过去,起码要五个小时,我建议去附近村里租一辆马车。”刘彦直道。

党爱国正要安排雷猛去租马车,忽然听到一阵汽车引擎声,一辆美国道奇十轮卡吭哧吭哧从后面开了过来,速度不快,也就是三四十公里的样子,但这样也比马车快多了。

不用党爱国吩咐,刘彦直摸出一张绿色钞票,站到了路边高高举起并且挥舞着。

这是一张十元面值的美金,194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持有美元钞票是直接可以兑换黄金的,这正是美金名词的由来,二战之后,美金成为全球最坚挺的货币,在中国这种深陷内战危机,货币严重贬值的国家,美金正是和金条、银元一样的硬通货,甚至还要强于这两者,因为美金象征着自由世界的力量,并且更加便携。

所以,这张绿色的花纸在空中摇晃的时候,立刻吸引住了司机的目光,道奇卡车靠边停下,驾驶室里探出一个戴棉帽子的脑袋,帽子中央缀着一颗青天白日徽章,面孔遍布沟壑,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兵油子。

“哪儿去?”老兵油子操着一口江北口音问道。

“老总,帮忙捎一程,我们掌柜的要进城。”刘彦直回答道,右手依然拿着美钞,左手摸出烟盒递上去,可不是什么三炮台,大前门,而是美国货,好彩香烟。

老兵油子眼睛亮了,不但有美钞可赚,还有美国烟,这三个人打扮的也挺阔气,不像是共产党游击队的样子,他一摆手:“车上有空,挤挤吧。”又对旁边的兵说:“你,后边去,给人家掌柜的腾个空。”

驾驶室里还有一个押车的兵,同样的棉帽子,黄军装,膝盖上搁着司登冲锋枪,他嘴唇上刚刚出一圈绒毛,是个新兵蛋子,老兵当家做主,他连个屁也不敢放,乖乖下车,爬上了后车厢。

党爱国坐进了温暖的驾驶室,刘彦直和雷猛在车厢里席地而坐,老兵驾驶着卡车,在铺满积雪的公路上行驶起来,他叼着烟和党爱国唠嗑。

“老板,做什么生意的?”

“兵荒马乱的,倒腾点药品。”党爱国笑眯眯答道。

“盘尼西林,我懂,那玩意比金子还贵。”老兵油子掌着方向盘,目视前方,“打日本的时候,要有盘尼西林,我那些个兄弟就死不了。”

“老总是哪个部分的?”党爱国信口搭讪,闲聊能解除对方的警惕,也是漫长旅途中的调剂品。

“交警总队的。”老兵油子满怀自豪道,“以前的江北抗日救国军,我跟陈大帅干快二十年了。”

党爱国也是饱读诗书的,当即惊叹道:“老总岂不是北洋江东陆军七混成旅出来的?”

老兵油子得意洋洋:“你倒是个识货的,陈大帅当江北护军使的时候我就是他的兵,别说连长营长了,就是他妈的团长旅长见了我,也得喊一声老哥哥。”

党爱国又递上一支烟,心道混了二十年你还是个大头兵,倒也好意思吹嘘啊,嘴上却道:“老总您和陈大帅肯定很熟了。”

“那是,陈大帅跟我啥交情。”老兵油子神采飞扬,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后车厢内,刘彦直靠着一堆木箱子坐着,他注意到箱子上印着英文,看样子是美制0.303口径的子弹,这是一辆运送军火的卡车,车厢上盖着篷布,能遮挡雨雪,但是风依然从缝隙里灌进来,贼冷。

小兵搂着司登冲锋枪打瞌睡,看他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就要沦为内战的炮灰,想想不免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