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范鸿宇,你凭什么这么有信心?(第2/3页)

高洁汇报的,主要是大方向,一些具体的东西,略过不提,范鸿宇做个补充。

尤利民问道:“你们有没有预算,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把这两个工厂建起来?”

范鸿宇说道:“资金缺口也不是很大,估计能够有八十万左右,就能把两个工厂都建起来了。”

尤利民不由微微一笑。

这个范鸿宇,口气还真不小。八十万在他看来,只是一个“小数目”。

“那你们有多少自有资金?”

范鸿宇摇摇头,老老实实地答道:“没有。都要靠化缘。”

尤利民哈哈笑了起来:“一分钱自有资金都没有,全靠化缘,你们凭什么有这个信心?”

脸上虽然带着笑意,眼神却渐渐锐利。

尤利民可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领导,非常关注实际。夸夸其谈的干部,在他面前讨不到好去。高洁和范鸿宇的汇报,听上去像模像样,但是不是能落到实处,却是尤利民更加关心的。

范鸿宇并不畏惧,说道:“省长,我们已经做了专门的可行性报告,这两个工厂的前景是很广阔的。如果上级领导认为一次性拨给八十万的扶助资金数目太大,只要能够给银行打个招呼,同意贷款给我们,那也是很好的,我们有这个信心偿还贷款。”

尤利民便望向曹俊臣。

这个报告,在曹俊臣那里,尤利民还没有来得及看。

曹俊臣微微颔首,说道:“他们那个报告,我看过了,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有一段话,我认为很有道理。”

尤利民饶有兴趣地问道:“一段什么话?”

“他们说,在目前这个剧烈变更的大时代,完善的管理理念,先进的营销手段固然是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但最重要的,还是时间!谁能跑在前面,谁成功的机率就越大。倒是比较符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尤利民笑道:“这是要赛跑了?”

“是的,省长,就是要赛跑。我们国家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太多的市场空白等着我们去填补,起步越早,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就越大。甚至可以说,只要工厂建起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能变成现金。政府有了钱,就可以修路,通电,建学校,兴修水利,招商引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全盘皆活。”

“嗯,理论上倒是这样的。咱们回到原先的话题,你们搞乡镇企业,除了这两个工厂,再弄些其他的什么企业,心里有数吗?”

“没有!”

范鸿宇立即摇头。

高洁脸色微变,赵学庆眼里则飞快地闪过一抹幸灾乐祸的神色。

实话说,赵学庆刚才听了高洁的汇报,颇为震惊。高洁谈到的许多思想,对于赵学庆而言,可以称之为全新的领域,赵学庆以前从未这般想过。眼见尤省长频频颔首,似乎十分肯定,赵学庆心里可就有点不是滋味。

原因无他,高洁可不是他赵学庆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是邱明山线上的人。

不要说邱明山本人了,就是他手下的两个小年轻,鼓捣出来的东西,赵学庆居然也有些听不明白,这就是差距。

如今见范鸿宇在省长面前表现得像个“愣头青”,赵学庆自然要心中暗喜了。

“省长,曹司长,赵专员,我是这么认为的,政府不应该包打天下。我们镇里,主要是营造一个好的投资氛围,把基础建设搞上去,同时给予各种奖励的政策,充分发动群众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来建设枫林镇。枫林镇有六七万人口,每个人的想法都可能不一样,他们想要搞什么企业,我们现在还真的猜不到。但只要是能赚钱的企业,合理合法,又不影响环境,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去搞。遍地开花。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范鸿宇毫不在意别人的惊讶,不徐不疾地阐述着自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