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一等人才混官场(第2/3页)

换句话说,宋珉还不够“资格”让陆月投靠,最多只能是合作。就算在合作的过程中,以谁为主,都还要好好说道说道呢。

范鸿宇那句“大环境”,就说得更清楚了。

中央政研室实际上就是最高层的智囊团,要成为政研室小组的负责人,必定要先获得某位最高领导层大人物的首肯。而现在的最高层核心领导同志,力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

根据范鸿宇私底下得到的“情报”来看,陆成栋负责的党建组,最近相当活跃,在内参乃至中央党报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为核心领导同志的执政理念鼓掌喝彩。政治态度可谓表达得比较明朗了。

而在青山省,省委书记荣启高的执政理念相对偏向于“保守”,梁光华,宋珉等人,和荣启高一脉相承,都是这种执政理念。

陆月主动向宋珉靠拢,政治上是有风险的。

仅仅只局限在彦华地区,还不是十分要紧。可万一被荣启高看中,借题发挥,陆月就相当被动了。

基层实务管理,招商引资这类具体经济建设工作,陆月相对比较欠缺经验,但政治大方向上的门道,绝对会看得一清二楚,多年中央大机关的历练,肯定不白瞎。

“这么说,传言是真的了?”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可能性很大,至少宋珉必须预先多做一手准备。”

宋珉身为地委委员兼市委书记,消息来源的渠道,必然比一般的干部要多,绝不仅仅是获得了梁光华的赏识那么简单,在省城大机关,肯定也有自己的“眼线”。普通干部只能听小道消息,“雾里看花”,宋珉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却很有可能获得更加精确的“情报”。

一旦梁光华被调往省城,邱明山正位地委书记,彦华地区的“政治格局”,立时便会起巨大的变化。邱明山的执政理念和用人风格,和梁光华迥然不同。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干部队伍的调整,势在必行。任何一位党委书记,都必须切实掌握干部队伍。

宋珉处在这样关键性的位置之上,几乎没有半点腾挪闪避的余地,必定首当其冲。

邱明山绝不能容许地区首府掌控在和自己不对路的干部手中。就算宋珉是副厅级干部,邱明山一时半会动不了他,一些针对他的人事安排,肯定会做出来。到那个时候,宋珉的市委书记就会当得比较艰难。至少下面的干部,不会再对他惟命是从。

只要宋珉逐渐丧失了对彦华市干部队伍的绝对掌控能力,被调整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我要是和宋珉易地而处,我也会这么干!”

范鸿宇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掏出烟来,叼在嘴上,然后到处找打火机。刚才在车里抽烟,忘记将打火机随手放在何处了。

高洁狠狠瞪他一眼,从自己丰盈的翘臀旁边拿起了那个打火机,递到他面前。范鸿宇将打火机搁在副驾驶座上了。她知道,只要是思考重大问题,范鸿宇的烟瘾就会比较大。

范鸿宇双手都握住了方向盘,将脑袋微微偏过去,满脸都是坏笑。

“爱抽不抽!”

高洁翘了翘嘴巴,冷哼一声,随手将打火机丢在了仪表盘上,扭头望向窗外。

还想让高书记亲手给他点火,美得他!

范镇长“阴谋破产”,只得讪讪的拿起打火机,自己点着了,没滋没味地抽了起来。

看来想要高书记乖乖地“伺候着”,时机尚未成熟,任重而道远啊!

“宋书记这手段,确实够老辣的。”

范镇长自言自语。

虽然小道消息传得活灵活现,但只要省委没有正式找梁光华谈话,这事就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梁光华在省里也不是没有一点后台,必然不会“束手待毙”。宋珉如果在此时公然向邱明山靠拢,那就是明着背叛梁光华,万一传言不确,梁光华不走,继续稳坐钓鱼台,宋珉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