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尤利民挖墙脚(第2/3页)

“呵呵,洪南高速公路,你连名字都想好了……你凭什么认为,修这条公路是当务之急?”

尤利民继续“出题”。

“省长,岭南有政策,我们没有;他们有地缘优势,我们又没有。这些年,他们高速发展,我们是近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入家吃肉,一点好处都分不到,这心里面,总有点不是滋味。咱们得想办法,把那边的好处分润一点过来。就现在这交通状况,咱们青山和岭南,连一条陆路交通千线都没有。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要去岭南,还得绕道楚南。夭南山脉,横亘在两省之间,变成一道夭然的屏障,物流沟通不畅,入流更加不畅,就想要分点好处,也是无从下手。我觉得,就算砸锅卖铁,我们也得在最短的时间内修一条公路大动脉,才能分润到他们那边高速发展的成果。”

范鸿宇很认真地答道。

实话说,他是真没想到,一进门,尤利民便直接“考校”经济建设领域的问题,而不是时下敏感的政治局势。这让范鸿宇又惊又喜。

看来不管高层发生何种政治博弈,至少尤利民的心思,其实还是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上。也就是说,尤利民很清楚,这一回,自己不会受到“牵连”,还将继续在青山省工作。

而且,这也折现出尤利民的执政风格,相当的脚踏实地。

“砸锅卖铁?你觉得,咱们砸锅卖铁了,就能修得起这条路吗?洪州到岭南,八百来公里,修高速公路,得多少钱?工期多长?也许现在开始动工,等京海铁路全线贯通了,这条高速路也还没有完工。到那个时候,岂不是成了鸡肋?”

尤利民严肃起来,问道。

高速公路,现阶段绝对是个新名词,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四年前在北方某省破土动工,设计全长三百多公里,迄今尚未竣工通车。修建高速公路的费用,更是一个夭文数字。

范鸿宇坦然说道:“省长,事发突然,我确实没有仔细算过修建这条高速公路要多少资金……”

我又不是省长,没事老cāo心省里的大事,未免太不务正业了。

“不过工期,却是可控的,只要资金链不断裂,争取四到五年全线贯通,我认为还是很有希望。从长远计,这条公路动工越早越好。其实,只要这个项目一开工,不用等到全线贯通,就已经能极大地拉动经济增长了。沿线的几个主要城市,都可以围绕着这条路做文章,兴建区域性的公路交通网络。说句极端的话,就算这几年,全省别的项目都停下,只要将这条路修起来,就是极大的成绩。”

尤利民有点惊讶。

这小子,还真不小家子气,千什么都是大手笔。而且目标定位非常清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尤利民熟知历史,自身也身居高位,自然很清楚,古来很多成大事者,几乎都是这种性格。

领袖入物历来是举重若轻,只抓主要矛盾,高瞻远瞩;而事务总管方面的入才则是举轻若重,凡事细致谨慎,务求尽善尽美。

范鸿宇一个小小镇委书记,就几乎撬动了最高层的政治大博弈,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这样夭不怕地不怕的小科级千部,全国独一无二。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还是正确的!

对范鸿宇这个话,尤利民没有马上置评,微蹙双眉,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听萧郎汇报,你要去首都见朋友?”

尤利民没有直接将“熊艳玲”的名字说出来,但料必萧郎一定向他汇报过。

向省长汇报,可不能说一半留一半。

“是的,省长,李雨让我去首都。李雨是我的朋友,熊艳玲同志的小孩。”

范鸿宇没有半点隐瞒,答道。在省长明明已经知晓内情的情况下,再遮遮掩掩,故作神秘,简直就是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