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召见(上)(第2/3页)

范鸿宇吓了一跳,连忙挺胸答道:“报告首长,我二十四岁。”

已经满了二十三周岁,理论上,他就是二十四岁了。

首长就笑,抬起手摆了摆,说道:“放松放松,不要那么紧张。你看看,我也没和你们讲什么规矩嘛……请你们来,就是陪我聊聊天说说话,了解一下青山的情况。前些rì子,几位老哥子老大姐到了我这里,哎呀,很亲切啊。有些人,五十多年没见过面了。回想当年,有说不完的话。”

首长说话,不徐不疾,吐词清晰明白,略略带点方言口音。

“你们实话实说,这是谁的主意啊?”

又是一个意想不到。

首长竟然一见面就提到这个话头,而且问得如此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不待尤利民开口,范鸿宇随即答道:“首长,是我的主意。”

既然首长说了,让他不要紧张,放松一些,范鸿宇也便省了最前面的“报告”二字。首长这样的伟人,早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纵算和外国元首会谈,首长也是想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本sè。如果在首长面前太拘谨,未免有矜持之意。

让五阿公等老革命前往大内求见首长,本就是他的主意,定计之后,向尤利民汇报过,尤利民没有反对。范鸿宇简短地回答了首长的提问,没有半句多余的解释。

对于这样的事情,首长心中自有分数,又何必他自己饶舌解释?

首长又望了他一眼,微微颔首,说道:“年轻人,胆子不小嘛。”

这句话,一时之间,还真不好回答,范鸿宇略略有些冒汗,咧嘴一笑。什么都没说。范鸿宇牢记一点。在首长面前。多听少说。不见得你自己讲得越多,留给首长的印象就越好。

一代伟人,对人的评判,岂会流于表面?

首长随即转向尤利民。说道:“利民同志,谈谈吧,彦华那个国企改制的工作,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好的。首长。”

尤利民点点头,神sè变得比较凝重。

“彦华的国企改制,是去年开始搞的。当时,彦华市打了个报告上来,阐述了他们的思路。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有关招商引资的。因为彦华市枫林镇搞起来一个工业园,引进了一些外资办厂,同时鼓励干部停薪留职下海办实体,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效益还很不错。彦华市就打算在全市铺开招商引资的工作。但彦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引进外资的工作。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往往外商实地考察过后,发现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第二个方面,则是有关国营企业的情况。因为历史原因,彦华大部分国营企业的负担过重,经营管理体制僵化,这几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需要财政进行补贴。对于彦华而言,整个财政基础都相当薄弱,本来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商业,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支撑。以农业来补贴工商业,不是长久之计。彦华是丘陵地区,山多地少,沟壑纵横,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很难开展,农业的作业方式还比较原始,产出不多。如果长期以农业来补贴工商业,不但工商业没办法发展,农业也有可能被拖垮……所以他们打算搞一个尝试,就是把国营企业的改制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搞。引进外资,改组国营企业。我们的很多国营企业,并不是产业出了问题,而是经营管理的模式跟不上,包袱重,缺少开拓市场的启动资金。外商刚好有资金,有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他们想要进入一些有盈利前景的产业。这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尤利民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彦华市进行国企改制的起因。

这是必须的。

最高首长关注的,绝不是个案。再大的国营企业,单体改制,也还引不起首长的关注。首长关注的,绝对是“思维模式”。只有找到一种放在大部分企业都能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