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郑美堂要外放?(第2/3页)

历年来,为了争夺耕地和一些渔业方面的争端,十原区的群众和朝阳农场的干部职工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一开始是相互指责谩骂,逐渐升级为打斗。大动乱期间,这种矛盾冲突发展到高峰,双方各自成立“战斗兵团”,进行“武装斗争”,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局面一度失控。最终是军队进驻朝阳农场和云湖县,这才将冲突硬生生给压制了下来。

不过小规模的矛盾冲突,一直不曾间断过,只是强度有所降低,冲突规模也不是那么大。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度基本平息的矛盾,再一次变得激烈起来。尤其在“边界”地段,更是纷纷扰扰,没有宁静的时候,不时有“劲爆新闻”传出。

“又械斗了?严重不严重?”

范鸿宇吃了一惊,忙即问道。

在首都的时候,倒是没有人向尤利民专程汇报有关朝阳农场的冲突问题。实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频繁了,隔三差五的就来上一回,省领导也是烦不胜烦。再说,一般都是齐河市的领导在处理。

现在曹成特意提起这个话题,肯定不一般。

“要说也不算有多严重吧,还和以前一样,十来个人用锄头扁担打了一架,有三个人轻伤住院。就是近来比较频繁,十天不到,就发生了三起械斗事件。”曹成的双眉微微蹙了起来,说道:“谭书记去齐河之后,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谭书记就是几个月前出任齐河市委书记的谭启华,原交通厅厅长。

谭启华算得是荣启高比较器重的干部,而齐河市又是袁留彦曾经担任过市委书记的地方,市委市zhèng fǔ班子里很多成员,都是袁留彦一手提拔上来的。荣启高让谭启华出任齐河市委书记,也有“掺沙子”的意思在内。不过谭启华在袁留彦眼里印象还不错,荣启高这个提议,袁留彦未曾反对。谭启华去了齐河几个月,依旧不能完全控制齐河的局面,曹成自然为他担忧。

但范鸿宇很清楚,这绝不是曹成想要说的真正重点。

谭启华在齐河站不站得稳脚跟,和范鸿宇有何相干?

“袁书记认为,齐河的班子,还要配备更加强有力的干部才行。郭清华同志年纪大了,jīng力不足。”

果然,曹成随后压低声音,说了这么两句。

范鸿宇的双眼,顿时微微眯缝了起来。

所谓郭清华同志,正是现任齐河市市长,袁留彦的铁杆心腹。袁留彦原本想要让郭清华“扶正”,接任齐河市委书记,荣启高和尤利民都没有支持。原因就是郭清华的年纪比较大,已经五十七八岁,身体也不是太好。以这样的状态,出任市委一把,显然对工作不利。

袁留彦也知道,荣启高和尤利民一齐反对,这个提议通过的可能xìng为零,最终不得不接受了谭启华去齐河的事实。

现在看来,袁留彦依旧有些不甘心。

范鸿宇向楼道的那一端瞥了一眼。

那边,是袁留彦的办公室,郑美堂正坐在袁留彦的办公室外间。

曹成便微微点了点头。

看样子,袁留彦是打算让郑美堂外放了。

自从上回的“党校事件”,郑美堂被范鸿宇搞得灰头土脸,威望大跌,差点沦落为“笑柄”,这几个月在省委机关收敛了许多。大秘书威望受损,就意味着袁留彦的威望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继续让郑美堂留在省委办公厅,是有点不大合适了。

让郑美堂去齐河市,是最佳的选择。作为袁留彦的大秘书,郑美堂去了齐河市,立即就能竖起“大旗”,将袁留彦的亲信旧部都聚集在这面大旗之下。只要袁留彦不离开青山省,这种凝聚力就不会消失。当然,郑美堂以前缺少地方工作的经历,资历方面有一定的欠缺,直接让他接郭清华的班,出任齐河市长的可能xìng不会太大,总得先有个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