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一举数得(第2/3页)

如果助学贷款针对学校或者基层行政单位发放,那么这笔钱是不是能够交到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上,就很难保证。

出现冒领和冒名贷款的情形,绝不奇怪。

点对点发放,严格审查申请贷款学生的“资格”,就变得十分重要,是保证这个“助学贷款基金”不变味的基本前提。

本是善举善行,决不能搞得怨声载道,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以李石远在京师豪门世家之中的威望,他亲自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并且是“带着钱来”,立即便引起了团中央和青基会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番商议之后,“全国贫困大中专学生助学贷款基金”便正是挂牌成立,成为“希望工程”的三个主要公益项目之一。

按照范鸿宇的建议,某国家部委科长李春雨同志,调任青基会“希望工程助学贷款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对口管理这个助学基金,级别调整为副处级。

李春雨虽然年轻,正经是老李家的嫡系子孙,担任科长的时间也不短了,上这么小小一个台阶,完全应该。更何况,李二少也是带着钱来的,带了二十万善款。

这个钱,却不是李二少自掏腰包,而是令和繁捐赠的。

李二少和夏言合伙做生意,占的不是大头,大头是赵歌和夏言。他们本钱充足,又亲在“第一线“,李二少只是坐享其成,碰到一些政府方面的难题,李二少便出马摆平。具体怎么做生意,李春雨一概不管。

他也不耐烦管。

当有“冤大头”可以宰的时候,李二少绝不会手软。

干吗非得用自己的钱?

这两年,“天歌电子”和“繁盛公司”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全世界各地的钞票,如同潮水一般涌进令和繁的口袋,早已身家亿万,富得流油。二十万对于令公子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在李春雨眼里,令和繁实在是肥得不能再肥的“冤大头”。

李二少将小刀子磨得雪白铮亮,锋利无比,不在令公子身上割肉,那割谁的?

对于李春雨而言,是不是升这半级,毫不在意。

他本来就不怎么想当官。

当官太累了!

不过青基会那个“助学贷款基金”管理中心乃是半官方机构,正儿八经有着处级行政编制,李二少不升这半级,就当不了副主任,管不到事了。

官帽子硬生生要落到李春雨头上,也叫无可奈何。

权当是给老李家争个面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春雨觉得范二当真是天生混体制的料子。这家伙参加工作没几年,自己蹭蹭蹭地升官不说,随便出个主意,连李二少这样从内心深处不想当官的人,都不得不变成副处级。还心甘情愿带着硬扎扎的“现票子”去陪着他折腾。

这家伙把自己当成中组部长了?

老李家在行动,范鸿宇也没闲着。如同他当初向李石远进言的那样,这个“助学贷款基金”成立之初,肯定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还得再想想其他的办法。

范鸿宇回到洪州,便即约见付德臻,向他谈了自己的看法。让烟厂带头,和大专院校合作,定点资助贫困学生。

付德臻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这个事对于付德臻而言,确实有些闻所未闻。哪有人都还没到烟厂来上班,先就给一笔钱的道理?

烟厂可是好单位,工资高,福利待遇好,从来都不缺人,每年不知有多少大中专毕业生,削尖了脑袋想往烟厂钻。付德臻每年都要应付这些托关系走后门的人,只觉得手里的招工指标不够用。让他先掏钱去“预定”在校的贫困大学生,搁在以前,付德臻压根连这样的念头都不会有。

这不是搞笑么?

但这事就不该是范鸿宇说的。

范鸿宇开了口,付德臻绝没有忸怩拒绝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