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范鸿宇的理由(第2/3页)

以朝阳农场的条件,以及范鸿宇现在省府一秘外放的身份,区区一个不足枫林镇一半大的国营农场,经济都搞不上去,范处长可以回家卖红薯了。

尤利民无话可说,他这位秘书,确实有如此牛逼的本钱。

“这不是全部的理由吧?”

稍顷,尤利民问道。

“不是。”

范鸿宇的回答也非常的直截了当。

“云湖是去年省里明文规定的四个试点县之一。到现在,半年时间过去了,其他三个县都大动作不断,积极探索,唯独云湖基本上是按兵未动。报告他们倒是打上来好几个,全都是要钱要权的。钱,省里给了;权也给了,然后就再没动静。有点不对头。”

他是省长大秘书,云湖县打上来的报告,他全都看过,而且作为很重要的文件,提请尤利民优先处理。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云湖县是在忽悠省里,好处先落袋再说。

这样的事情,在普通群众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

怎么,县里敢忽悠省里?

向省里伸手要钱要权,钱到手了却不干活,这乌纱帽还想不想要了?

这不可能!

事实上,这却是官场常态。

官场有句顺口溜,有道是:一级哄一级,一直哄到国—务—院!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有好处一定要,能要到多少就算多少。至于工作嘛,能做多少算多少,上级交代的任务,实在完不成也没关系。不就是做些报表吗?养几个厉害一点的笔杆子就把一切都搞定了。

尤利民便轻“哼”了一声。

他可不是能够随便忽悠的领导。这段时间比较忙,尤利民还没有腾出手来。本打算下个月去这四个试点县转悠一下,好好摸摸底。现在突发“意外”,荣启高建议范鸿宇外放朝阳农场,尤利民这个出巡的计划,似乎需要略作修改了。

“云湖县有各类国营农场渔场一共八个,除了朝阳农场是直属齐河管辖,其余七个都在云湖的管理序列之内。当初省里决定将云湖县定为试点县,主要也是让他们摸索国营农场和渔场的改制方式。单单搞一个朝阳农场,还太单一了,就算改制成功,经验也谈不上十分丰富。我认为,如果八个农场林场能够同时搞改制,这经验就比较丰富了。无论成败,都可以好好总结一下。挂职副书记,分管这些农场渔场的改制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怕完全没办法协调。”

范鸿宇很认真地说道。

所以,要么就别让我管那一堆事,专务朝阳农场的管理;要么,就得给我足够的权力。

这正是范鸿宇一贯的风格。

范二哥是爷们,不耐烦做受气的小媳妇。到时候别工作没干好,却受一肚子的窝囊气。

尤利民微微颔首。

范鸿宇在他身边呆了一年多,看问题越来越大气。而且,如同范鸿宇自己所言,他刚刚毕业没多久,就能把枫林镇搞得风生水起,难不成做了一年的省长大秘书,“往回走了”?朝阳农场级别虽然是正处,实际管辖范围和人口,还不到枫林镇的一半。让范鸿宇单管一个朝阳农场,在别人眼里肯定是栽培。一年副处不到就正处了嘛,尽管是农场,好歹也是个县处级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普通省政府机关的副处级干部调往农场当书记,一定不乐意。那基本上就意味着靠边站了。然而于范鸿宇而言,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尤利民还留在青山省,时机一到,就会给他赋予重任。

这个任命一旦公布,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都会认为,这是尤利民在煞费苦心地栽培他的秘书。范鸿宇实在太年轻了,二十四岁不到,正处级,就算放到青年团系统去,都嫌太碍眼。索性直接丢到农场去,避开官场“主流阶层”,先把级别提上去,顺带熬熬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