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朝阳农场的可喜变化(第2/3页)

青年内心的想法,还真是个谜啊。

星期天,范县长放下公务,带着两个小女生出来散心。

这条机帆船,是公家的,隶属于朝阳农场七大队。范鸿宇在朝阳农场推出来的网箱养鱼试验,在青山省农科院水产品研究所和青山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帮助和指点下,大获成功。养的鱼长得快,增重快,单位养殖数量多,回捕率高,远远超过传统的渔业捕捞收获。

范鸿宇前不久亲自在朝阳农场召开会议,决定大规模推广网箱养鱼。原来负责渔业捕捞的四大队七大队,成建制转行,改为网箱养鱼,只保留一支较为精干的小型捕捞队伍。将两个大队最新式最先进的渔船和最有经验的捕捞人员都集中起来,归入捕捞队建制。其他人员,改为养殖职工。

农场决定,成立朝阳农场渔业发展公司,副团级建制,委派一位副场长出任渔业发展公司的经理,统一管理原先的四大队和七大队。

这个方案,获得了省农业厅和齐河市政府的批准。

四大队和七大队淘汰下来的老式渔船,一部分直接退役,剩下一部分还不算太破旧的,范鸿宇指令渔业发展公司改装成旅游船只,专门搭载游客,游览青山湖的景点,为将来成立专门的旅游公司做准备。

这段时间,范鸿宇主要是在云湖那边办公,不出差的话,每个星期会到朝阳农场办公一天,转悠两趟。农场的日常事务,俱皆委托给黄子轩全权负责。

饶是如此,范鸿宇在农场的威望,依旧空前高涨。

原因很简单,大伙都已经看到,这位新书记是真有本事。

一声不吭,从省工行贷下来两千万的款子。

巨款啊!

朝阳农场的所有干部职工,一辈子都不曾见过这么多钱。尤其财务科,一直以来都是紧巴巴的,财务科长当得憋屈无比,几次三番,想要辞职不干了。

有了这笔钱,全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大家终于能够安下心来干活了。虽然暂时还只是发基本工资,却让大伙都看到了希望。

这个网箱养鱼,大伙原先也是抱着姑妄信之的态度。农场职工在湖边住了二三十年,还没听说过这种养鱼的方式,听着挺新鲜,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结果,成功了!

看到网箱里成群成群的鳙鱼鳜鱼,胖乎乎的游来游去,负责养殖的职工,心里头跟喝了蜜一样甜。青山湖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有个时候,四大队七大队两个大队的渔船全体出动,一趟下来,也不见得能捞到一个网箱养殖的鱼,其中还包括很多根本卖不起价钱的小鱼杂鱼。

这一箱一箱的鱼,一转手,就是一捆一捆硬扎扎的钞票啊!

打了一辈子鱼,还不知道偌大的青山湖,可以这样“使用”。新书记以前从未在湖区工作过,偏偏懂得这么多。

是个能耐人。

农场的干部职工笑逐颜开,范书记心里头,亦是十分高兴。朝阳农场网箱养鱼试验成功,也就意味着,整个云湖县都将因之受益。范鸿宇已经筹划着,尽快将网箱养鱼在云湖县所有沿湖乡镇推广,不沿湖的区镇,小型水库和大型山塘都可以利用起来,一样搞网箱养鱼。

与之相配套的措施,也不曾落下。

早在一个月前,大洪水刚刚退去,朝阳农场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就已挂牌成立,整个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都是在香港专家的亲自主持下制定出来的,销售公司的人员组成,也由香港专家提名,农场任命。专家团的两位专家,在朝阳农场一待就是两个月,范鸿宇黄子轩精心挑选了二十来名干部,全程陪同调研考察。这二十来名干部,就是范鸿宇在朝阳农场的“黄埔军校”学员,才堪大用。

销售公司的主要管理团队和业务团队,俱皆是由这批“军校学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