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有备而来(第2/3页)

林宇祥微笑着,死死扣住主题,绝不“歪楼”。

看来即“枫林模式”之后,又要搞出个“云湖模式”了,范鸿宇同志就是有能耐,每到一处地方工作,就能摸索出全新的工作模式,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你小范不是喜欢搞模式么?

好的好的,咱们大力支持,大力配合!

请你也能大力支持大力配合我们的工作,合作愉快!

范鸿宇淡然一笑,说道:“林局长,香港专家上抗洪第一线,算是个意外情况。我们县里当时邀请这些香港专家前来调研考察之时,也没想到会凑巧碰到这场大洪水。国家防总已经对这次全流域大洪水有了明确定性——三十年一遇。出于香港专家们良好的个人品质,他们主动要求上抗洪第一线,县里也不好拒绝。当然我们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绝不让香港专家发生人身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董教授他们,都是经济领域的专家,本身并无任何政治观点。恐怕他们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统战工作。我担心,一定要往这个上面靠的话,万一引起其他外籍专家的不安,反倒不好了,会影响到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还是要慎重处理,低调宣传。正因为如此,香港专家在云湖调研考察两个月之久,我们省里的新闻媒体,基本没有刊发过任何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

对于这个内幕,林宇祥龙海恪乃是叙军高映徽俱皆心知肚明。

香港专家刚到云湖,某御用大腕便在重量级中央媒体上发表“讨伐檄文”,一时之间,齐河市甚至省里的领导,都大为焦虑不安。随后邱明山发表文章,公开抨击该御用大腕,声援范鸿宇。辩论就此升级,不住有重量级人物加入批判队伍,口诛笔伐。

在这样的情形下,青山省的新闻媒体,焉敢随便掺和进去?

现在对方的策略改了,却成了范鸿宇绝妙的“盾牌”。

不过,如果林宇祥龙海恪这样好“对付”,那边也不会委派他们前来云湖了。

林宇祥微微一笑,说道:“范县长,你们这个谨慎的态度,我完全赞同。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谨慎进行是完全应该的。不过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个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然,也还是有不同意见存在的,这个很正常。任何事情,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

说着,林宇祥就望了龙海恪一眼。

龙海恪会意,打开身边黑色的公事包,从里面取出一摞资料,递给范鸿宇,微笑说道:“范县长,这些是最新的资料,请你看看。”

范鸿宇微笑着接了过来。

这是一些报刊杂志文章的影印件。第一份影印件的标题,就让范鸿宇的双眼微微眯缝了一下,竟然又是一篇“讨伐檄文”。

范鸿宇扫了一眼抬头和作者名称,是发表在《号角》杂志上的,最新一期。应该是昨天刚刚出刊,青山省尚未收到。而作者则是另一位御用大腕。这位大腕,较之第一个跳出来批判范鸿宇和云湖县的那位,名声更加响亮,有着非常正式的官方身份,在时事评论界的身份地位极高,隐然是御用大腕的“领袖人物”。此前多次的讨伐批判,这位大佬都不曾亲自出马。

没想到,在香港专家离开云湖一个多月之后,这位大佬却亲自出面,在最高等级的党刊上发表文章,对范鸿宇和云湖县的做法,进行严厉批判!

这位大佬的遣词造句,不见得比其他御用大腕更加严厉,文采也不见得更加斐然。关键是他自己的身份地位,决定了这篇文章的分量。

类似这样身份地位的御用大腕,往往都是“主将”,不到关键时刻,轻易不会出马。他写的文章,表达的观点,甚至可以看做是某一方阵营的“终极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