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农场夜话(第2/3页)

原本朝阳农场区区一个县处级单位,干部任免轮不到惊动省委组织部,主要还是因为朝阳农场是属于省农业厅和齐河市共管,加上陈和平又是从省政府秘书一处下放的干部,省委组织部便给了这么个脸面。

当然,多半还是看在范鸿宇同志的面上。

尤利民出任青山省长时间也不短了,在省内已经完全树立起威望,尤其是洪南高速公路的开工兴建和远超出预期的施工速度,更为尤利民加分不少。照这样的建设速度,明年就有好几段高速路可以先期通车了,全线贯通亦是为时不远。

眼见得现阶段全国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高的高速公路就要在贫穷落后的青山省全线贯通,大家惊叹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尤利民坚毅的性格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尤利民在省里威望日甚,范鸿宇也便越吃香。

水涨船高嘛。

“老书记太客气了,我在省里,也是为领导服务的普通工作人员,哪里敢挑三拣四?我初来乍到,对农场的情况还不熟悉,范书记吩咐我,要多多向老书记和黄书记虚心请教,尽可能配合黄书记,把农场的工作做好。”

陈和平连忙欠了欠身子,很谦虚地说道。

对于范鸿宇举荐他出任朝阳农场场长,陈和平是很感激的。他是去年才提起来的副处级干部,还没有实际职务,只是享受副处级待遇,在省府秘书一处,资历也谈不上多深。以他这样的资历,原本不大可能急着外放县市,就算勉强外放,最多就是当个普通副县长,进常委班子的可能性很小。范鸿宇却直接将他送到了正处级的实权领导岗位之上。

在外人看来,朝阳农场实实在在不是个正经单位,一个破农场,几万人口,两年前还穷得叮当乱响,连干部职工的**工资都要靠贷款来发放,实在是破败到了姥姥家。不要说省府一处这样的实权部门,就算是其他省直机关清水衙门的副处长,也不愿意跑到农场来当个啥场长。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洪州市的户口,就要比这个破场长值钱。农场的生活水准,能和洪州相提并论?不少郊县的实权干部,有时候宁愿在省直机关任个闲职,为的就是要进大城市生活。

有了这么个前提,对于陈和平的“破格提拔”,谁都不眼红,一些关系较好的朋友,还抱着同情的心理来安慰他,私下里嚼舌头,说范鸿宇不厚道,将昔日同事往火坑里推,甚至无端猜疑,陈和平是不是在秘书一处得罪范鸿宇了,范鸿宇变着法子整他。

吓得陈和平赶紧捂住了他们的嘴。

可不敢这么胡说八道。

身为范鸿宇的昔日同事和追随者,陈和平心里自然一清二楚,范鸿宇此番对他的栽培提携,是何等的不遗余力。

朝阳农场再破,级别不是假的,扎扎实实的县团级摆在那里。何况说朝阳农场“破”,那也是老黄历了。有关朝阳农场的资料,范鸿宇直接报到秘书一处,都是陈和平在整理的,送尤省长过目。

这也是尤利民的特别要求。

尤利民关注的,自然不仅仅是朝阳农场的一隅之地,他关注的是朝阳农场改革的进程和效果。省内有不少跟朝阳农场情况相似的国营农场林场和渔场,改革开放这些年,因为体制僵化,人浮于事,大面积亏损,而且亏损得特别厉害,要从财政那边支付大量的救济款。

朝阳农场的改革成功与否,对于尤利民而言,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这也是当初尤利民同意让范鸿宇去朝阳农场的原因之一。尤利民百分之百信得过范鸿宇,相信他一定能够想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来,挽狂澜于既倒!

范鸿宇果然不曾令尤利民失望,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就完全扭转了朝阳农场的局面,将一个事实上已经破产的国营农场迅速带上了扭亏为盈的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