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端砚(第2/3页)

而最关键的是,这些端砚,经过他的检验,品质还都非常不错。

看制作水准,那绝对都属上乘,在看尺寸,那就更不得了了,都是最受欢迎的大尺寸作品,这样多的端砚,就算是在国内,你也不可能在同一个摊位上能够看到。

金沐晨大概算了一下,现在在他面前摆着的,就有大概十三块端砚。

这些砚台,看制作的年代,应该不是那种古代的制品,应该都是现代制品,不过也应该有些年头了。

年代久远一点的,应该是五六十年前的作品,近一点的也应该有差不多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这样算下来,倒也没错,正合了这端砚的发展历史。

原来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当时国内是百废待兴,因为欧美各国对中国的封锁,当时国内的经济建设非常的困难。

为了筹措资金换取外汇,来从国外进口咱们急需的机械,技术,发展国内的经济,当时政府是想尽办法来创汇。

大规模的出口资源换汇,更是没少干,而这其中就干了很多让咱们后代中国人,感到心痛的事。

就比如当时咱们出口大量的石油来换取外汇,而到最后,咱们本国的石油都不够用,还成了世界头号石油进口国,被欧美在这方面没少卡脖子。

这就暂且不必说了,其他出口的资源也不再少数,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端砚。

那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所以从建国伊始,粤东省就组织人力,大量的在那端砚的矿坑里开采矿石,生产和制作端砚,出口换汇。

而更让人心疼的是,那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端砚的价值,只不过是把端砚当做一种相对比较高档的工艺品来输出。

直到后来国内的收藏风潮走热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种端砚,原来也是一种稀缺资源,那时候当地政府才意识到,这原矿石的重要性,才开始封矿禁采进行保护,只可惜这时候这端砚的原矿石,已经几近枯竭了。

这也是最近几年,端砚的价格在市场上一路走高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它的发源地粤东省,哪里的古董文玩藏家们,对这种端砚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疯狂喜好,在京城一方价值几百万的端砚,如果在粤东,往往能够拍出上千万的高价。

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当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端砚,开始疯狂回流的主要原因。

只是眼前这个摊主,很明显应该不太知道这端砚,在中国会那么有名气,并且那么受欢迎,要不然他就不会这么大大咧咧的把这十几块端砚,这么放着卖了。

金沐晨大概检查了一遍,这些砚台都是没有瑕疵的精品,应该都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从国内流传到海外的高级工艺品。

虽然不是古董,可是这个发现,也让他很是开心。

他转过头看着那个一直陪在他身边的田中问道:“田中,这些东西,你打算怎么卖?”

他没有叫出这砚台的名号,其实就是想看看田中对这些东西,到底知道多少,是知道的很详尽呢,还是就是一个意外获得这些宝贝的草包。

而这田中明显是个聪明人,听到金沐晨这么一问,他就刻意的点名说道:“吉姆,这些东西,可是中国人以前写字用的辅助工具,它们的名字叫做砚台。这些东西可是我爷爷收藏的宝贝,我也是前段时间才到手的……”

这田中这么一说,金沐晨也听出来了,看来这家伙对这砚台,应该不是一点都不懂,但是却也不是懂得了解的非常深刻,他应该就是一个半桶水。

了解了这些,金沐晨心里就有了底,不过在下手之前,他还想更多的了解一番,这些砚台的来历。

“怎么?这些东西,是你爷爷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