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选秀(第3/4页)

第一轮被选中的新秀,能够得到的第一份合同是一个2+2的合同,既前两年有保障,后两年是球队选项。而一个二轮新秀,能够第一份合同往往都是一份1+1的合同,既第一年有保障,第二年是球队选项。

而在金额上,NBA队第一轮的新秀的薪水有明确的规定,要与新秀的顺位严格的挂钩,顺位越靠前,薪水就越高,以这次2014年的选秀为例,状元维金斯的第一年起薪是551万美金,四年的薪水总额是2485万;榜眼帕克的起薪是493万美金,四年总额是2224万美金;探花恩比德的起薪是443万美金,四年的总额是1998万美金,不过这家伙前两年都在养伤,等于是躺着赚了900多万美金。

而火箭队在第25位选择的卡佩拉,起薪是119万美金,四年累计是606万美金,比起状元来已经是数倍的差距。而到了首轮第三十顺位的话,起薪只有109万美金,四年总额也只是558万美金,和状元维金斯第一年转的差不多。

至于第二轮新秀,联盟对他们的薪水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签约第二轮新秀完全可以当做签约自由球员那样做。但实际上第二轮新秀当中有很多人练一份NBA的合同都得不到,即便是得到了,也是一份1+1的新秀底薪合同。

以2014年的选秀为例,新秀底薪是51万美金,第二年可以涨到85万美金,所有的第二轮新秀,如果想要在NBA中打上球,就只能接受这个合同。而即便是接受这个合同,也未必能够有机会打球,更多的时候只能看饮水机或者挥毛巾。

对于很多的海外球员来说,他们在自己国家的联赛里都是球队绝对的主力,甚至是联赛一哥的水平,他们能够拿到的薪水也很丰富,虽然和NBA大牌球星没法比,但也远比这51万美金的新秀底薪高的多,特别是一些西欧国家,经济水平和居民的收入并不比美国人差多少,他们的球星的薪水也有二三百万的欧元,自然看不上NBA的这点底薪了。

就以约季奇为例,他虽然是个新人,但天赋在整个欧洲都是一流的,留在欧洲的话打球,薪水肯定比一份51万美金的合同要高的多。更何况留在欧洲,他是球队的绝对主力,是球队重点培养的对象,而来到美国,他可能连上场打比赛的机会都没有。赚的少还缺乏上场机会,第二年还有可能被球队裁掉,傻子才会放弃原来的主力位置来美国打球。

所以很多的第二轮被选中的海外球员,都不会立刻加盟NBA球队,他们可能在自己的联赛中打几年,刷几个MVP,然后再和当初选他的NBA球队谈条件,得到一个多年的保障合同,才会加盟NBA。当然也有的人终生都不会进入到NBA当中。

约季奇也是这么打算的,历史上他在2014年被掘金选中之后,并没有立刻来到NBA,而是继续在欧洲打了一年的球,等到2015年才被掘金签下,而当时掘金给他的是一份四年555万的合同。与之相比,和约季奇同年参选的二轮新秀,很多人连第二年的85万美金都没保住。

张冠知道,约季奇可是个拿顶薪的材料,给他一个长期的保障合同,对于湖人来说反而是比较赚的。于是他开口问道;“我们能给他开出什么样的合同?”

“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适当的增加一些合同的金额,但仍然是两年的合同。要么就是增加合同的年限,变成三年合同,前两年保障。”库普切克开口说道。

“这还不够。”张冠笑着摇了摇头,接着道:“还是3+1的合同吧,四年500万以内应该可以接受吧,前三年保障,第四年球队选项,把前两年的薪水分配的低一些,后两年薪水分配的高一些,这样我们的操作会更有灵活性。”

库普切克默默的点了点头,张冠这种方式的确是一个很棒的方案。一个3+1的合同,湖人可以选择执行第四年的球队选项,也可以选择不执行。而即便是不执行第四年的球队选项,约季奇依旧只是受限制自由球员,湖人还是握有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