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2章 主流即视感(第2/3页)

五百人的场地,进来六百多人就再也进不来了,安保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次的增加,负责人被领导骂的狗血淋头,明明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现在成了丢人现眼,为什么最开始不联系史密斯,为什么要跑到辰的经纪人面前去给自己找台阶下,现在一切都晚了,辰都已经到了现场,作为史密斯以兄弟集团海外分公司名义找到的当地专业机构,它们负责承办所有的一切,包括对新专辑的宣传等等。

《Hello》火了,一夜之间就火了,就像是他的前两张专辑一样,一经打榜正式登陆被所有人试听,就以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迅速席卷整个乐坛。

现场的火爆,歌曲一夜之间的爆红,与昨天下午电影发布会上的刁难提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个崇尚胜利者的时代,杨以辰赢了,那无数的人就会掉转枪口帮助他去找回场子,如果歌曲没有好的效果专辑失败了杨以辰输了,那来落井下石的人绝对不会少。

市场,决定胜负。

短短一夜的时间,网络上杨以辰同名新专辑《Hello》,在北美市场预售超过二十万张,仅仅一首歌,这一数字足以让大多数的媒体黑转粉,转换身份来为杨以辰唱赞歌,他们没底线没立场,歌曲火了,专辑大卖,必然衍生的是很多人想要了解杨以辰,想要听到看到关于他的新闻消息,媒体此时就充当了宣传窗口的作用,多数人喜欢他,你宣传他的正面,无论是纸媒的销售还是电视媒体的收视率,自然都会提升,为了利益,媒体必须让自己处于一种吸引更多关注的立场。

五百人的场地外,聚集了超过一千五百人的等候者,一个来自东方的华夏人,能在北美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英文歌曲征服两千多人,让他们愿意到现场来支持自己,这样的成绩足以让现场的华夏媒体热泪盈眶,从没有一刻觉得能够如此挺直腰杆,以亮出我华夏媒体的身份而自豪骄傲。

艺坛不似体坛,华夏的体育日渐强大,在奥运会上也开始拥有了更多的底气,作为体坛媒体的采访记者,在国外很多国家进行采访的时候,都会受到礼遇,至少人家是将你当作大国的记者来对待。

正应了那句话,国家强大,作为人民你在外面才能够挺直腰杆。划分到各个领域也是一样,你到硅谷看看,谁敢说华夏没有技术人才;到奥运会的时候,你看看华夏的记者休息区和采访顺序,那都是靠前的。

艺坛,始终有一种迈不出国门的郁闷,偶尔一些时装周,我们的艺人去参加了,马上就大书特书,给的画面也特别多,乍一看让人觉得我们的艺人似乎跟国家大腕站在了同一个牌面里,实际呢?到过现场的人才知道,媒体拍摄的时候都会抓画面,盛装出席的艺人在没有到达公众区域之前,根本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就是盛装打扮的路人,那边一大堆媒体追着某个大腕,你在旁边路过都没人认识你是谁,也就是在自己家的媒体,才会给你一顿采访,用大背景来衬托,我们XX到了巴黎时装周,他给我们谈了到达这里之后的感受,很震撼……

诸如此类,懂行的人一听就知道,他是去了,说的也没错,但那不是明星的视角,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你要是有那个经济条件去了,作为一名观众参加一下,你所感受到的,并不会比这位差。

等到了现场,花点钱买稍微好一点的座位,让经纪公司提前联系,走个红毯,盛装出席,到时本国媒体就会疯狂拍摄,在大环境中好似你已经跟那些国家大腕站在一个牌面,殊不知你在红毯上待的时间都不能过长,不然马上就要安保过来催促你,你只是这上面的一个过客,匆匆而已。

为什么大家对李小龙那般的念念不忘,八成都是对他成就的一种追忆,追忆那种我们也会被人当做主流的感觉,而非凑到好莱坞一博眼球的不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