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接地气(第2/3页)

圣诞节当天,杨以辰受本山大叔的邀请,到公司内部的小剧场去看《吃面》的演出。

像是白云黑土系列,重要的是本子,两人的表演不需要担心,有个三五天的磨合就可以。

但像是宋小宝等人的《吃面》,本子现成的,春晚这个舞台对他们而言都太大,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磨合才能让身体产生记忆,不至于因为紧张而表演不好。去年的《相亲》,紧张的宋小宝先是从道具屋内房门的门框外走到里屋,下台的时候又没有按照设定场景的门走,而是直接从“六楼”走了出去,今年弄《相亲2》剧本的时候,本山大叔还专门加了一句,去年从六楼走的差点没摔死。

“别人拿来的茶,很不错,你尝尝。”

杨以辰坐在了本山大叔的边上,冲着另一侧的宋丹丹点点头,接过本山大叔递过来一个崭新大茶杯,茶叶都挤压在专门的隔层内,喝的时候不会担心喝到茶叶,而足够好的茶你也根本不会喝到所谓的茶叶沫子。

喝了一口点点头,本山大叔冲着台上挥挥手,灯光变暗,强光打在了舞台之上,临时搬来的道具也摆好,小品《吃面》开始。

“茶水要钱不?”

“不要。”

“两壶龙井。”

“辣根要钱不,来一管。”

“这是海参炒面啊,海参呢,怎么光有炒面,炒丢了啊,扒拉出锅了啊,你给造了啊,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我叫海参,面是我炒的,完美不?”

“非常完美。”

“面条配辣根,我要引领新的时尚。”

“给什么钱,汤面我是拿炒面换的,炒面我也没吃啊给什么钱?”

“没毛病。”

“有瑕疵。”

“停,这里少一个环节,辣根没放。”

“你有理你怕啥,再给他演一遍,我这就给你做去。”

而其中宋小宝辣根配汤面的三次吃,也是现场最大的笑点。

尽管演的有那么点磕磕绊绊,但整体下来感觉不错,剩下就是慢慢磨合。

“小宝如果能吃点辣根,最好制作的道具辣根里面,真放一些辣根,有些东西,表演再好,也不如真实的来跟传神,不用演直接拿出最好的状态,不好吗?”

杨以辰也提了一点建议,既然蒜都真吃了,也就无所谓辣根也真来了,观众喜欢看到这种带有折磨演员的笑料,况且前后铺垫也都够,不是那种上台之后硬生生表演的段子。

“就怕水土不服啊。”本山大叔还是提出了他的担忧,杨以辰笑着摇摇头:“能够长江以北认可,就不错了,您不能拿要求自己小品的规格来要求他们,观众也不会用那么高的规格来要求他们,我觉得这个小品,可以是今年的惊喜,另外,他们应该抽时间去看看开心麻花的表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从剧场走出来,杨以辰又专门让人安排了下午去一趟天桥,去看一场郭德纲的剧场演出,他的东西能不能适应春晚,杨以辰可不想自己砸自己的招牌,总要一起探讨一下。整个春晚,说是一台综合晚会,但说白了大多数的老百姓,更关注的还是小品相声这两个载体的节目,很多人并不求甚解,他们只要看到今年有几个好的小品相声,就会觉得春晚挺有意思,可要是今年小品相声不出彩,那在很多普通人的眼中春晚就是没意思的。

什么小虎队的情怀,什么纵贯线的现场真唱,什么混搭,这些,还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最大,但对于更多数并不认识几个明星看春晚图一乐的普通人而言,这些东西并不能带给他们有如何的感动。

杨以辰正因为总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观众们的心声,才能够准确把握住观众们的喜好,同时那一百名员工的网络数据采集,又增加了一百名,负责真实走访燕京周边进行那些不上网人群的数据采集,务求将大家的需求最真实的反映到上面,也正因为如此,杨以辰才会如此重视小品相声,只有这个好了,在大年夜的效果响了,太阳马戏团模式的一场大故事春晚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才能让观众们真正坐在电视机前去观看不愿意错过一段表演,打麻将打牌喝酒这种事,会让他们觉得抗拒,哪天玩不行,今晚这么精彩得看电视,赶紧出来一个不好看的,我好出去带着孩子们把鞭炮烟花给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