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第2/3页)

说完,若有深意的看了赵泽君一眼。

孔科长对赵泽君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么说吧,不仅是赵泽君,任何一个和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家,都不是在做慈善,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企业要做大,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扶植,企业家主动上门,八成都是来要政策的。

“没别的意思。博客这个东西,在国内还算是新事物,目前一下子热起来了,我自己反而有些不托底了,特意来咱们局里学习学习,有没有相关的文件,法规,指导精神之类的,免得我一不小心误入歧途嘛。”赵泽君说。

孔科长听的笑了起来,“你啊,刚才我还说你年轻气盛,看来这话我说错了,一转眼就变得谨小慎微了。”

当然没有针对博客的政策和所谓的法规、指导精神……互联网才热了几年,博客兴起才多久?十年之后,相关的政策法规都不是特别完善,怎么可能赵泽君刚做博客,就出现了针对博客的规定。

“孔科长,要不这样吧。”赵泽君想了想,说:“咱们建武市网络监察部,在博客中国,开设一个官方博客怎么样?”

孔科长眼睛一亮,随即就点点头,“这个想法倒是有意思,你怎么想的,咱们详细聊聊。”

赵泽君说:“一来呢,是我的一点私心,有咱们网警在博客中国开微博,可以帮我把把关,坐镇我的博客中国,镇住牛鬼蛇神;二来呢,对网警支队的工作也有益处。咱们不是一直在提倡政务公开,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嘛,现在网民上亿,在网络上开设官方博客,有助于了解民情,直接和老百姓互动。”

“你这是把咱们处当成你给个人看大门的了,是吧?”孔科长哈哈一笑,赵泽君的第一个理由,他压根没多想,但是第二个理由,却深深的打动了他。

网络监督和管理部门是干什么的?

在新时代里,这是一支针对网络的警察队伍,面临的都是新问题,需要不断的进步,牢牢跟上网络时代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

使用科技手段进行工作,和互联网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网警支队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退一步说,工作要出成绩,要创新,使用互联网,利用科技手段,这是网警支队的天然优势,也是最便捷的手段。

“我个人觉得,你这个想法很不错。不过这涉及到整个部门,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事。”孔科长朝外努了努嘴,小声笑道:“正好我们处长在,我去汇报一下。看处长怎么说,这样吧,你先在我这坐一会,也许处长会找你聊聊。”

“好。”赵泽君点点头。

在任何国家经商,都无法避免要和当地政府打交道,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即便没有网警支队的存在,由于它对于舆论有着很强大的引导作用,必然也会进入政府的视野之中。

躲不了,赵泽君更没想过要做什么‘坏事’,所以干脆主动上门,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自己,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没多久,孔科长就笑呵呵的回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领导,这位就是赵泽君赵总,赵总,这位是我们局孙副局长,分管我们网络监督管理处工作,对你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孔科长介绍说。

“孙局长您好。”赵泽君站起来说。

“咱们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嘛,在绿网的捐赠仪式上,我和赵总早就打过交道,算是熟人啦。”孙副局长呵呵一笑,和赵泽君握了握手,“请坐,大家都坐着聊。”

双方在沙发上坐下,孙副局长开口说:“小赵啊,首先我要感谢你,不仅仅是为了绿网。从当初的贴吧,到今天你提出的博客,一直以来,可以说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有些事甚至想在了我们前面。我们网警部门才成立不久,对于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陌生,很需要你这样有责任感,又懂业务,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