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油田(第2/3页)

伊藤信重微微颔首,同时拧开电热毯的开关,等身上暖和一些了,就匆忙的穿上裘皮大衣,道:“咱们去看看吧。第一口勘探井就能出油,还真是便宜他们了。”

“5000万美元,半年时间勘探出油,他莫非以为自己每次都能一次勘探成功?”李政夫念念不忘白天里,苏城给俄罗斯投资者的许诺。对他来说,不论苏城是否能完成许诺,这本身就给他增加了极大的压力。俄罗斯客户面对其他的亚洲公司,肯定会提出相似的要求,不为了赶时间,也可以用来压价。

伊藤信重看了他一眼,套上沉重的裘皮,绕上棕狐狸的围巾,声音沉闷的道:“不要小看大华实业,他们说能半年勘探出油,说不定真的有办法。”

“怎么可能!如果他们掌握有如此水平的石油勘探技术,别说我们了,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也别玩了,早日倒闭算了。”

伊藤信重微微一笑,道:“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就不会这样想,他们会用100亿美元把大华实业收购了,然后肢解拆分,留下核心业务,其他全部打包出售……”

李政夫呆了一下,无奈摇头。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做的久的有延续100年的,技术落后,资金落后或者陷入政策漩涡的不在少数,能扛到今天的,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和手段。收购拆分就是他们资本充足时的擅用伎俩,如哈利伯顿,每年都要花掉10亿美元左右,用于收购其他的小型公司,将技术落后的可能扼杀在萌芽当中,同时增加自己的技术储备。苏城做出的双驴头采油机,仅仅是他们全球收购活动中的一角罢了。

对这样规模的公司,李政夫和伊藤信重最多也就是调侃两句。他们的公司在亚洲算是大型了,在世界能源界就不够看了。

一群人穿好衣服出了板房,到了下风口就能闻到好似煤气的味道,闻的久了,还会感觉甜丝丝的。

李政夫也是做了20年石油业的人,鼻子嗅嗅,就知道那是原油中的硫化物,他轻轻的一笑,道:“不知道含硫量是多少。大华实业真是走运,正好我们来参观,他们就采出了油来。”

其他人都不吭声。实际上,大家本就是来看大华这次勘探井的情况的。50%对50%的机会,只看谁的运气好一点。

老远的,就能看到苏城身边围着许多人,全是忙着做后续工作的中国工程师,以及少量的前苏联工程师,众人说说笑笑,场面欢愉。

“产量多少?”李政夫到了苏城身边,开门见山的问。

“初步来看,1万桶每天是能保证的。”夏米尔高叫着,精力充沛的恨不得绕场一周以做欢呼。短短的3个月时间,斯科勒油田就已出油,瞬间解决了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

每天1万桶原油,意味着每天有30万美元的毛收入。相形之下,5000万美元就投入根本算不上钱。

李政夫有点不舒服的扭动了一下脖子,笑道:“苏董也赚了不少吧,第一口井就是万桶油田。”

苏城微微一笑,并不回答,大华在斯科勒油田的合同内有保密协议,即使没有,他也不会说的。实际上,光是贷款协议就比普通技术服务公司的劳务合同赚的多了,当然比不上瑟坦油田的那种利润,但胜在稳定,而且无论巴威尔等人的公司能否开下去,大华的利润都不会少。

一千三四百吨的日流量,算是很强的工业流了。除了中东那种地方,这种产量的油井,说明正正打在油田的G点上,非常难得。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华选择勘探井的水平。

对俄罗斯投资人来说,这明显是他们考虑的要点之一。

“多快好省”不光是中国的口号,也是一切穷国的口号。此时的俄罗斯人,唯一的资产就是政治资源。能拿出1000万美元的都不多。像是前苏联前部长一类的人物,无不担心人走茶凉。现任俄罗斯联邦的官员,也会考虑自己的职位能做多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