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方崛起 阖闾伐楚(第2/2页)

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楚军也果然疲于奔命。仅鲁昭公三十一年(前511)一年间,他们就至少奔走于六(今安徽六安县)、潜(今安徽霍山县)、弦(今河南息县)等地,伍子胥的策略成功了。[14]

与此同时,楚人也在自取灭亡。

我们知道,阖闾即位时,楚平王已经去世。继位的昭王是个孩子,哪里会治国?也根本听不进良言。楚国的执政令尹子常,则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蔡昭侯朝楚,子常向他索要玉佩。蔡侯不给,子常就把他扣留软禁了三年。唐成公朝楚,子常向他索要好马。唐侯不给,子常也把他扣留软禁了三年。蔡人和唐人无奈,只好交出玉佩和好马。但虎口脱险后,蔡侯就一状告到了晋国那里。晋国不肯受理,便又求教于吴。原因很简单:“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15]

自作孽不可活,伐楚的时候到了。

鲁定公四年(前506)冬,吴王阖闾联合蔡国和唐国大举进攻,步步为营深入楚境,从淮河打到汉水,从小别山打到大别山,再打到柏举(今湖北麻城县)、清发(今湖北安陆县)、雍澨(澨读如士,今湖北京山县)。

楚军节节败退,吴军则锐不可当,直逼郢都。子常一败再败逃往郑国。昭王闻风丧胆逃往云梦。吴军将领大模大样地住进了楚国王宫。如果不是后来秦国出兵,越人袭吴,吴国又发生了内乱,楚人差一点就会亡国。[16]

伍子胥总算报了仇。[17]

当然,阖闾也称了霸。可惜他这个霸主,堪称昙花一现。因为十年之后他就兵败身亡,吴国也很快被灭。从称霸到亡国,他们只风光了三十三年。

这又是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10]请参看《左传·成公七年》。

[11]《左传·昭公三十年》称:“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

[12]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十九年和二十年。

[13]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14]伍子胥之谋,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阖闾扰楚,事见《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15]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6]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17]《史记·伍子胥列传》称伍子胥求楚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