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必争之地(第4/5页)

诸葛亮何等聪明的人,这点小事情还摆不平吗?于是刘琦就去找诸葛亮,姐夫啊,帮个忙吧。诸葛亮再三地推辞,为什么呢?诸葛亮不好说,论身份,诸葛亮现在已经是刘备的部下,因此他也是刘表的部下;论辈份,刘表现在的妻子是刘琮和刘琦的后母,而刘表的这个妻子和诸葛亮的丈母娘是姐妹,因此,刘琮也好,刘琦也好,是诸葛亮的后表舅子,所以他帮谁都不合适啊,不好搀和到这种事情里面去。刘琦没有办法,他就跟诸葛亮说,哥啊,我那个园子里面有些宝贝,你来看看,把诸葛亮请到他园子里面,说在楼上。两个人上楼上,刘琦就下命令,把梯子撤了,然后跪下来说:现在我们是上不着天,下不着低,这个范围内只有我们两个人,你的话从你的嘴里出来,到我的耳朵里,就烂在我肚子里面了,没有人知道,可以说了吧?唉,诸葛亮说,那这样吧,他说你知道重耳和申生的故事吗?重耳和申生是什么呢?晋献公的儿子,是晋献公前妻所生,申生是太子,重耳是公子。晋献公后来娶了骊姬,宠爱这个后妻骊姬,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要谋害这两个儿子,结果怎么样呢?结果申生留在晋国不走,最后被谋杀,重耳逃出去,保全了性命,最后回国来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这么一说,刘琦恍然大悟,哦,明白了。

正好这个时候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杀了,江夏太守没人了,刘琦就去找他爸说那我去做夏太守。好,你去吧,刘表批准了。刘琦带了一万人到了夏口,就是现在的汉口,武汉市的汉口,做了江夏太守。所以这个历史有时候非常好玩儿,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初出茅庐第一计,是给人家处理的家务事。但是为刘备立了一大功,因为刘琦带走的这一万人是后来赤壁之战中刘备一半的本钱,因为赤壁之战刘备两万人,一万是关羽的水军,还有一万就是刘琦的兵。  刘表的这个后事安排是不恰当的,它为后来荆州的分裂打下了基础,甚至可以说自从刘表做出让刘琮接班,把刘琦派出去当江夏太守的这个决意以后,荆州集团在事实上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派以刘琮为名义上的代表,背后是蔡瑁、蒯越这些人。蒯越我们前面讲了是曹操欣赏的人,蔡瑁估计与曹操有旧,跟曹操老早就认识了,后来曹操得到荆州以后,还进了蔡瑁的家,到了他的内室,见到了蔡瑁的妻子,可见曹操和蔡瑁的关系是很好的,那么这一派我们可以叫做降曹派。

另一派以刘琦为名义上的代表——这俩人都只能当名义上的代表,这俩人没用的,——背后是谁呢?背后是刘备、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的政治态度也是很清楚的,刘备是决心要抗曹的,因为刘备不可能投降曹操,他是从曹操那儿背叛跑出来的,而且曹操已经说过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投降曹操他能有什么好下场,他只有死硬到底。而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已经都规划好了,就是要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也不会主张刘备去投降曹操,所这一派我们无妨称之为抗曹派。

刘表是什么态度呢?刘表是既不想降曹,也不想联吴,他想守中立,他想保住他这一亩三分地。但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儿子;管得了生前,他管不了身后。而对他的后事他居然做出这样一个安排来,岂非是草包。所以陈寿对刘表这个人的评价不高,他也是把刘表和袁绍放在一起评论的,他说刘表和袁绍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有仪表,人长得漂亮;有风度,儒雅;第三,有名气,名声很大;第四,也有成就,我讲过袁绍他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的祖辈和父辈,刘表到荆州以后由单骑入宜城到一统荆州,也是有成就的。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说这是这两人的共同特点,所以说是漂亮的草包。 * 刘表虽然凭借权术和谋略在荆州暂时站稳了脚跟,但他有限的权术和谋略并不能帮助他在荆州长久地站住脚跟,因为他胸无大志,心胸狭窄,再加上一些错误的决策,最终为荆州的分裂埋下了伏笔。而袁绍也是心胸狭窄之人,也做出过很多错误的决策,最终也导致了失败的结局。那么,刘表和袁绍除了这些相同点之外,他们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