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穿越到长安过夜生活?城管叔叔欢迎您!——夜禁制度(第2/3页)

当然,也有喜欢早起急着出坊赶路的。天还没亮,各坊里往往会有一些人聚集在坊门前,等着咚咚鼓(长安人对街鼓的口头俗称)敲响,开门放行。

在他们身边,坊门里的小吃店开始做生意啦。灶下柴火明亮温暖地跳跃着,赤膊的胡人师傅梆梆地打着烧饼;蒸笼里的白气热腾腾上冒;刚出炉的芝麻胡饼金黄酥亮,又香又脆;带馅的蒸饼一咬顺嘴流油;大碗的软面片馎饦(bótuō)汤要加酸还是加辣由您随意。忙着赶路也不争这一时半刻的,客人您先吃点儿早饭吧?您要是急着上朝面圣,怕迟到,小店还提供打包外带服务哟!当然,如果您一边上朝,一边在马上吞饼子的吃相不幸被御史看到,被弹劾降职了,那跟小店可没关系。[1]

说到长安城的商业服务,您要逛街消费的话,有两种错误印象是必须纠正过来的。

一种印象是从近代城镇集市或者《清明上河图》里得来,以为长安城主要大街的两边,也有很多店铺摊位依次排开,向过往行人招揽生意,迫使街面上一心走路的交通流与购物的客流混杂在一起,显得人气兴旺繁华热闹。

很遗憾,这种景象,您穿越到唐朝以后看不到。

走在长安纵横三十八条主要街道上,您能看见的是脚下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边成行遮阴的榆树、槐树,道旁边深深的排水沟,沟外就是各坊坊墙,坊墙内有深宅大院、寺庙道观的飞檐重楼。偶尔能看到一座很气派的宅院,在坊墙上开了自家大门,门口列着两排戟架,还有甲士豪奴看守。这是王公贵戚三品以上大官的家,经制度特许,才能对着大街开门,一般人家的门都只能向着坊内开。

大街上不许开店,您要逛街去哪里呢—请打听“东市、西市”怎么走,那是长安城内的两个CBD中央商务区。

被您叫住问路的长安人,挺和善地告诉您,您先到皇城的正南门朱雀门,沿着东西向大街,往东走三坊之地就是东市,往西走三坊之地就是西市—哎,贵人不用慌张,现在天色还早,就算匆忙赶到了东、西市,不到日中午后,市鼓不响,那些店肆也不开张啊。

东、西两市都有政府设立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市署),每天中午,两市击鼓三百下,各家店铺开始营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店铺关门,顾客回家,不准开夜场玩通宵。入夜以后有市场保安巡逻,防火防盗防穿越者。

您说这中央商务区只有下午营业,时间也太短了?唉,这也是因为夜禁嘛。市民们每天早晨才开始活动,公务员上午要上朝上班,商人上午要进货备货,长安城里地方太大,当时又没汽车地铁,住得稍远点儿的人要走大半天,才能走到东市、西市。全社会生活节奏缓慢,二十四小时营业既没必要,也不经济啊。

至于您问下午到东、西市都能买到什么?那就多了。娘子们逛街喜欢进绸缎衣帽肆、珠宝首饰行、胭脂花粉铺,郎君们直奔骡马行、刀枪库、鞍辔店,举子秀才们可以去坟典[2]书肆,农夫挑着果菜米麦进市卖掉,再买走铁锄陶碗,商人拿着钱票去柜坊存入取出……您喜欢看热闹,街上有杂技百戏拉琴卖唱算命卜卦的,走得渴了饿了,有酒楼、食店、果子铺、煎饼团子店等吃货去处,不想外食,可以到鱼店肉铺买原料回家自己做饭,生病了有药行,晚上住宿有逆旅邸舍,一睡不起了还有棺材铺凶肆[3]。

总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凡人应用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顺便说一句,现在我们用“东西”这个词代指世间万物,其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是指唐长安的东市、西市,二市里包罗万物,所以买什么都是买东西。

谈到了东市、西市,就要提到很多人对唐长安城商业服务的第二种错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