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本朝拒收银两,有诚意请背来50斤铜钱——货币(第2/7页)

当然,皇帝有时候也会把一些收到的银铤原封不动地赏给臣下。另外,有些地方官,特别是产银地区的地方官,也会用白银向朝中大臣进行馈赠或者行贿。

还有一个可能得到大量白银的渠道,比如您家是从事跨国贸易的大富商,跟西域的胡商或者南洋蛮夷们有生意往来,刚刚做完一笔大额交易,对方用金银支付了货款。

明白了这三种主要收银渠道,我们来看您刚才那一掷千银的壮举,会让白莲花母女想到些什么情景。

首先,您说的是1000两银子,那就不会是银瓶、银碗各种银制器具,而应该是标明了重量的银铤、银锭之类。这些东西的来源如下:

第一种,天子赏赐我家的。很好,皇室赐物,时间、产地、来源、进献人都还刻在上面呢,一查就能查到来龙去脉的玩意儿,您老大居然用来嫖妓,真给皇帝老儿和府上长脸啊?

第二种,地方官“送”给您家里的。您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您家里受贿卖官是吧?

第三种,跟外商贸易收来的货款。大哥,既然是商人出身,有点儿经济头脑行不行啊?银子这玩意儿中原老百姓不爱要的,跟胡商们做买卖才是最有用的,明珠暗投,费力不讨好,这是何苦哟。

第四种,半路劫了缴税上贡的车队,或者胡商们的商队,或者半夜穿墙进官府仓库,偷了朝廷的存银,这是急着销赃来了,所以出手才这么不合理的大方。

现在明白了吧?知道人家为什么直接把您轰出门了吧?

拍肩,您也不用沮丧,天涯何处无芳草嘛,穿越者的宇宙位面里更是处处白莲花盛开,只要您下回买初夜赎身的时候,先恶补点儿货币知识就行啦。

比如说,您就是喜欢贵金属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觉得劈头砸一大堆金子银子过去才过瘾,够气派,那好,下回去平康坊慰问文艺工作者的时候,记得别带银子,带点儿金铤、金饼子,或者更自然的方式是随身带些小型金银器,球形的香囊啦,为某位红颜知己特意打造的金簪银梳啦。

对,您没听错,在唐朝直接用银子付钱不行,但大额数量的支付,直接用金子倒是挺常见。

吐血吧?坑爹吧?您问为什么?这……需要理由吗?从秦汉时代起,黄金就是贵重价值的代表,西汉的各位皇帝尤其特别喜欢赐金给臣下。大家都知道黄金直到现代也是最流行的保值品,那么经过五胡变乱几百年大分裂大动荡,直到隋唐,一方面人们普遍对黄金迷恋崇拜,乐意接受;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黄金保有量也比较多,比较常见,于是大家都接受金子作为大额支付手段,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

好吧,您问为白莲花赎身需要多少黄金?这可就难说了,艺术是无价的。我可以给您提供个参考价值:在唐中后期,据一位小有名气的平康坊娘子自述,拿出一两百金就能救她脱离火坑。当然如果您倾心的白莲花炙手可热,追求者众多,她的假母拿个小锤站在台子上拍卖竞价,那就是无底洞了。

100两黄金是个什么概念呢?

唐代的金银1两,约等于现在的42克。100两黄金,约4200克,古代冶炼工艺不强,成色可能不高,算含金量90%,现在的黄金价格是每克315元左右,那么您揣着100两唐代黄金穿越回来,能在现代卖约120万元。

如果您穿不回来了,要把这100两金子在唐朝就地花掉,那能买些什么呢?

首先提醒您,上面说的金子能直接花出去,一直强调是“大额支付手段”,也就是您可以拿黄金请明星陪酒陪唱啦,给官员送礼行贿啦,给皇帝进贡或者跟外商进行国际贸易什么的。您要是拿着一铤金子(通常是10两),走进西市酒店去买酒喝,店主八成会往门口一指:郎君出门左拐,街角有家金银器铺子,麻烦贵人去换成铜钱再来光顾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