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喽!穿棉袄、放鞭炮、压岁钱……对不起,您穿错朝代了——春节(第2/5页)

翻译得不好,大家领会精神。反正驱傩词大同小异啦,再来一首也差不多:

适从远来至宫宅,正见鬼子笑嚇嚇。偎墙下,傍篱棚。头鬅鬙,眼隔搦。骑野狐,绕巷陌。捉却他,项底揢。塞却口,面上掴。磨里磨,硙里侧。镬汤烂,煎豆醋。放火烧,以枪攫。刀子割,脔肉擗。因今驱傩除魍魉,纳庆先祥无灾厄!

除夕夜,大队人马上街驱傩的活动,事先要跟城管部门打好招呼。参加者可以天黑出门乱逛而不犯夜禁,机会难得。更难得的是……哎,客人您看您, 一不专心就掉队了吧?刚才您在的那一队人径直往北,八成是要一直跳进皇宫里,去给皇帝嫔妃们驱傩。这种时候,有好多游手好闲的无聊人士专门收买您穿戴的这套行头,冒充小孩子偷进宫去,想趁机开眼瞧瞧皇家的女人长得怎么样。

唉,算了,黑咕隆咚的料想他们也看不到啥,我们还是回家吧,不凑那个热闹了—家里还有好多热闹等着您呢。

顺大街,进坊门,走巷曲,回家门。您问长安城夜里有路灯没?对不起,没有,平时只能靠月光星光照路,不过除夕夜会好一些,因为家家户户院里都点着大火堆,唐朝人一般叫“庭燎”,冲天火光会透过院墙和大门,把街上照得亮堂些。

作为京城富户,您穿越到的这户人家,堂下院里也一定点着几堆大火呢。这不您进了自己家门,只见火堆旁边人影憧憧,家里几十口子人有的坐在席上吃年夜饭喝团圆酒,有的喝高了,手拉手臂挽臂地边唱歌边跳舞,一边还有吹弹奏乐的,可真是热闹。

这时候您最想干什么?找肉串来烧烤?我说先把吃货的本性收敛一下成不?您穿越成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又是富家子弟,玩心远远大于吃心好吧?快交子时了,远近爆竹声越来越响,您也赶紧去把家里准备的爆竹拿出来放一放吧!

呃,您说翻不到红纸裹的鞭炮?也找不到点炮的线香?

客人您醒醒,咱这是穿越到唐朝,火药这玩意儿离走入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还有点儿距离呢。线香也没有,谢谢,那时候人家的香是要团成小块状闷在炉子里熏的。

没火药,鞭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响成一片的爆炸声是什么山寨效果?唉,客人啊,您不认识汉字吗?“爆竹”这俩字是啥意思,猜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吧?

您看,您家里的其他人这不是拖了一大堆竹子过来吗?对啊,还愣着干吗,跟别的小孩一起动手,往火堆里扔竹竿吧!竹节中间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自然会噼里啪啦地响,迸出来一阵一阵金红色的小火花,在夜色里分外艳丽喜庆。

没错,唐朝和以前时代的大众爆竹就是这样的,您要是觉得不过瘾,非得点那种带火药的鞭炮,请认准目标,只穿越宋朝以后。

小孩子们在火堆上烧竹,家里大人却在搜罗过去一年用坏的扫帚、鞋子,扫帚也扔进火堆里烧掉,不能丢出院外,说是这样可以在新的一年“令仓库不虚”。至于破旧鞋子则要埋在院里,这样家里会出当大官的儿子哦。

当当当当,子时到了,街上钟鼓齐鸣,这是辞旧迎新的一刻。在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客人您在说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您能稍微装得有文化点儿吗?能吗,能吗?

唐朝的拜年话怎么讲呢?如果要说得简单些,记住两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145]应该能应付过去了。您那爪爪也不用拼命往前伸啦,红包是没有的,唐朝人不给压岁钱。

失望啦?特意穿成小孩子来唐朝过年,结果连压岁钱都没得捞。安慰您一下,有的家里很有钱或者长辈很疼小孩的,可能会准备点儿特制的金、银、铜钱,或者贵金属饰品,甚至珠宝绸缎类的东西,在过年过节时赏给小孩子取个吉利,这些虽然不是马上能花掉的钞票,但您偷偷拿出去换吃的玩的,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