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注解(第3/4页)

88 圆领缺骻袍,唐朝的代表性男装,从皇帝到农夫都日常穿着,是一种窄袖、较贴身的长袍,圆领,下摆到小腿,为了走路骑马方便,在左右大腿外面开缝,所以叫“缺骻”。

89 蹀躞带,从草原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一种腰带,带上开孔镶环,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唐代曾一度规定文武官员上朝必须围这种腰带,带上悬挂算袋、刀子、砺石、针筒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90 革囊,用皮革或布做成的小袋子,挂在腰上,袋里放置一些细小的随身物品。

91 平阳昭公主,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第三女,李世民的同母姐,曾经招马买兵聚众起义,策应父亲攻克长安,建唐后封平阳公主,死后谥“昭”,所以在唐朝一般称她为“平阳昭公主”。初唐画家尉迟乙僧曾经画过平阳公主骑马带箭的画像,她是英武女性形象的代表。

92 出自上官婉儿《彩书怨》。

93 掖庭,唐朝皇宫太极宫里的一个区域,主要由宫女、女奴居住。唐朝有把罪犯的女眷关进掖庭宫做女奴的规定。上官婉儿幼年时,她家因谋反罪名被抄,她与母亲被罚入掖庭宫,在那里长大成人。

94 “合香”专指把各种天然香料混合调味成新型香品的过程。

95 香箸,古代人焚香是要把香料埋进香炉里,然后用类似大型筷子的东西去照料拨弄香料和灰,这种大筷子叫“香箸”,“箸”就是“筷子”。

96 出自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97 出自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98 出自张祜《集灵台二首》。

99 方言词,啰唆。

100 《儿郎伟》是当时百姓在婚礼当中实际吟诗的歌词,以“儿郎伟”开头,既类似于后世的“词牌”,也是唱歌起调子的音节需要。文中的(    )为作者附加的内容。

101 官名。北齐始置于秘书省,隋、唐、宋沿置。与“校书郎”同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辽属秘书监著作局。隋、唐并有太子正字,其地位略次于“校书郎”,亦掌管校勘典籍之事。明代于翰林院设“正字”一官。

102 出自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起、吕二炅、吕四颎、崔十八玄亮、元九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方,时为校书郎》。文中的(   )为作者附加的内容。

103 唐朝人当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祖上当过大官,子孙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叫“门荫”;另一种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官。除这两种途径以外,其他当官的办法,比如先当小办事员(吏),再慢慢升职成为官员,或者通过捐钱买官等,被称为“杂途”“流外”当官方法,被一般的官员看不起。

104 出自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李商隐在弘农县当县尉的时候,向州长请假回京所写的。他忙碌劳累了一天,到黄昏把官印封存起来,还要到监狱里清点犯人无误,自嘲还不如献和氏璧的卞和,虽然被昏君砍了双腿,但至少不用这么卑贱劳累地跑来跑去任人驱使了。

105 出自白居易《赠樊著作》。

106 出自白居易《赠樊著作》。

107 特进,唐朝散官名称,是正二品的文散官。

108 醴泉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

109 薛延陀,古部落名。亦名“薛延陁”。铁勒诸部之一。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初属突厥。唐贞观四年(630),助唐灭突厥。唐贞观二十年(646)发生内乱,为唐所破。

110 一种介于药物和饮料之间的饮品,类似于如今的保健性饮料。

111 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他洗澡。

112 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谏官。

113 皇家仪仗管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