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树银花闹元宵(第3/4页)

午后我们到南庄看架火,这里的赵家几代相传成了架火专业户。在空阔的田野上已架起三座牌楼火,都有颐和园门前的牌楼那么大,上面缀满灯彩,还刻绘着八仙过海等人物,《三国》《水浒》等故事,观赏的人流都赞叹不已。夜幕降临后,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地来了,真是人山人海。八点钟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随着一声令下,三座牌楼通体透亮,火楼银花,群星飞舞,有的直射苍穹,有的天女散花,欢呼声,惊叹声,此伏彼起,整个一片欢乐的海洋。

十六的榆社县,在县城通衢搭起观礼台,“四大班子”都来与民同乐,或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的表演方队行进式通过。他们行进到观礼台下,亲热地呼喊着台上干部的名字,亲切地互相拜年道贺。十里通衢两旁密匝匝几排人墙,扶着老人的,顶着小孩的,人头攒动。真是万人空巷,倾城出动了!县委书记轻声跟笔者说:“如果我们不组织,老百姓就自动走村串乡演出,那就要埋怨我们了。春节里我们都全力以赴投入,把这当作新一年的第一件大事,尽量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听了这话笔者的高兴有二:传统节庆的根深扎在民间,没有断,逢春定会繁盛;州县“父母官”没有忘却与民同乐的传统,中华狂欢节会闹得更欢!是的,我们要发展元宵节社会化的文化特质,有意识地为城乡居民展拓社交娱乐的空间,有组织地开展群众文艺大会演、民俗活动大巡游(如社火)等,鼓励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让“闹元宵”真正成为遍及城乡的中华“狂欢节”。这有益于活跃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公共空间和闹元宵

元宵节的大活动人山人海易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因而惮于举办。人山人海说明群众需要,踩踏事故说明需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中央已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文件。

公共空间和节庆的关系非常密切,像元宵节这样社会性大活动、群众性大狂欢的节日,关系更加密切。公共空间,包括广场、中央街道、公园,以及一些乡镇的公共活动场所。农村的祠堂过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公共空间。传统节日过去多偏重于家庭,有些年轻人说,传统节日是和家人一起过,“洋节”是和朋友一起过。我们的传统节日以家庭为基点同时又要突破家庭的范围走向社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研究加强公共空间,是为了适应节庆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需要我们关注的课题。

广场是重大节庆的天然场所,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美国的纽约时报广场,都是举世闻名的。广场具有平坦、容量大的优点,相对不易发生踩踏事件、容易维护安全。我国许多城市建造了很好的广场,发挥其节庆场所的功能何乐而不为?2015年3月台中市的灯会参观者超过一千二百万人次,令全岛交通吃紧。

西方国家的一些大节,常在重要大街上搞巡行、巡游,包括过中国年的时候他们有些大城市也搞巡游。香港过年的花车大巡游遐迩驰名,北京的厂甸也是过年的著名街道。其他城市的一些重要街道,如中山市的孙文路等,也可以是巡游的好场所。我们把这些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把节庆文化和市民生活联系得更紧,把节庆搞得更红火,这样的节庆才有生命力。

公园是非常好的公共空间,我们常在公园举办庙会。舞龙舞狮已成为华人年节习俗的重要标志。

舞龙: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人观念中龙是管水的因而也管雨,可以协调风调雨顺,元宵舞龙灯盛行就含有此祈愿。舞龙的种类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火龙、水枪龙、冰上龙、花脸龙、板凳龙、手舞龙、醉龙舞、皮影龙、龙狮舞、花腰彝女子舞龙……百龙腾中华,文化回归,气象万千。回归后,适者生存,必然会发展、会创新、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