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第2/3页)

这以后,河东太守番系说:“漕运从山东向西入关,一年有一百多万石,经过砥柱的险阻,损失太多,而且也麻烦耗费。如果挖河渠引导汾水灌溉皮氏、汾阴一带的土地,引导黄河水灌溉汾阴、蒲坂一带的土地,预测可以得到五千顷土地。五千顷土地原来都是河套荒地,百姓在那里打草放牧,现在灌溉成良田,估计可以得谷物二百石万以上。谷物从渭水供给长安,和直接从关中收获的没有区别,那么砥柱以东可以不用再行漕运了。”天子认为有道理,发动士卒几万人修渠造田。几年后黄河移动改道,渠水不足,种地的人连种子的费用也补偿不上,时间长了,河东的渠田荒废了,给了从越地迁来的百姓耕种,让少府从这里得到少量的赋税收入。

这以后有人上书,是为了想要凿通褒、斜水道和便利漕运的事,天子交给御史大夫张汤处理。张汤询问这件事,因而说:“到达蜀地从故道县走,故道县多斜坡,回环绕远。现在凿通褒斜道,少斜坡,路程缩短四百里;并且褒水和沔水沟通,斜水和渭水沟通,都可以走船运粮。水路运粮从南阳往上沿沔水进入褒水,不能再走褒水换陆路到斜水,其间有一百多里,用车转运,再从斜水往下进入渭水。像这样,汉中的谷物可以送到,山东从沔水运粮没有阻碍,比从经过砥柱水运方便。况且褒、斜两地木材竹箭非常多,可以和巴蜀相比。”天子认为有道理,任命张汤的儿子张卬作汉中太守,征发几万人修筑褒斜道有五百多里。这条新道果然既方便又近,但是水流湍急礁石多,不能水运粮食。

这以后庄熊罴说:“临晋城的老百姓,愿意穿渠引洛水用来灌溉重泉城以东一万多顷过去的盐碱地。真的引来水,可以让每亩产十石谷物。”于是为这件事征发士卒一万多人开凿水渠,从徵县引洛水到商颜山脚下。渠道容易崩塌,就打井,深的井有四十多丈。沿线到处打井,井下互相沟通流水。水在地下流,穿过商颜山,东到山岭十多里路中间。井渠的产生从这时开始。开凿井渠的时候发现了龙骨,因此这条水渠命名叫“龙首渠”。工程干了十多年,龙首渠颇畅通,但并没得到多大的利益。

自从黄河在瓠子决口以后二十多年,每年都因为黄河泛滥没有好收成,梁地楚地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天子已经封禅巡礼祭祀山川,第二年,干旱,上天为了要曝晒泰山封坛的土就很少下雨。天子就派汲仁、郭昌征发几万士卒堵塞瓠子决口,于是天子在万里沙举行祭礼以后,就回来亲临黄河决口的地方,在黄河里沉下白马玉璧,诏令所有随从的大臣官吏从将军以下,都背柴薪来填塞黄河决口。这个时候东郡烧草,因此柴薪缺少,就砍下淇园的竹子来作堵决口的楗桩。

天子已经亲临黄河决口的地方,伤感塞河的事没有成功,于是作歌吟唱道:“瓠子决口啊,打算怎么办?浩浩荡荡啊,州闾全成了河!全成河了啊,大地不得安宁,决口还没堵住啊,吾山都挖平了。吾山挖平了啊,钜野湖又淌出来了,鱼儿遍地都是啊,水已迫近天边。黄河源道弛坏啊,离开了正常的水流,蛟龙因而驰骋啊,正准备远游。回归原来的河道吧,神啊要广泛保佑,不来巡行封禅啊,哪里知道外边的水害!替我告诉河伯啊,为什么这样不仁慈,泛滥不停止啊,愁死我们这些人?齧桑漂起来啊,淮水泗水都满了,长久不回正道啊,便愿水流变缓慢。”又有一首歌说:“黄河浩浩荡荡啊,激起波涛,北渡迂远啊,流急难疏浚。放下竹索填石啊,沉祭美玉,河伯即使答应啊,柴薪也不够用。柴薪不够用啊,是卫人的罪过,柴薪被烧得没了啊,哎,用什么来防御水灾!砍下林中的竹子啊,打桩立石来填塞,宣房堵塞成功啊,万般幸福都来到。”就这样,终于堵塞了瓠子口,并在当地修筑一座宫殿,命名叫宣房宫。为引导黄河向北流又修了二条大水渠,恢复大禹时原来的水道,梁、楚地方又重新安宁,没有水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