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第3/6页)

客卿范雎又游说秦昭王道:“秦国、韩国的地形,互相交错着,好像刺绣一样。秦国因韩国的存在,好像树木有蛀虫,人体有心腹的疾病一样。天下没有变化也就罢了,天下如果有变化,那成为秦国祸患的还有哪一个比韩国更大的呢?大王不如收服韩国。”秦昭王说:“我本来就想收服韩国,但韩国不听从,对它该怎么办?”范雎回答说:“韩国怎能不听从呢?大王出兵攻打荥阳,那么巩邑和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向北切断太行山的通道,那么上党的军队就不能南下。大王一起兵攻打荥阳,那么韩国就会一分为三。韩国眼看必然灭亡,怎能不听从呢?如果韩国听从了,那么称霸的大业就可以考虑了。”秦王说:“好。”便要打发使者到韩国。

范雎日益亲近秦王,又被宠幸和任用几年了,便找机会游说秦王道:“我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田文,没听说齐国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没听说秦国有秦王。独揽国家大权才叫作王,能够兴利除害才叫作王,有控制死生的威势才叫作王。现在太后独断独行,不顾后果;穰侯出使国外,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等人对刑罚毫无顾忌;高陵君任免官吏不向大王请示。四种权贵具备,而国家不危亡的,是未曾有过的事。在这四种权贵之下,就是所谓没有国王。这样那么政权怎能不旁落,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就是对内巩固自己的威信,对外重视自己的权力。穰侯出使时挟持大王的威权,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在天下缔结盟约,征伐敌国,没有谁敢不听从。战争胜利,攻有所得,那么利益就归于陶县,国家一垮台就归罪于各诸侯国;战争失败就跟百姓结下怨仇,而灾祸归于国家。有首诗说:‘果实太多就会压折树枝,压折树枝就会伤害果树的主干;扩大了都城就会危害他的国家,尊崇了他的臣子就会使他的君主卑微。’崔杼、淖齿掌管齐国的时候,崔杼射伤齐庄公的大腿,淖齿抽掉闵王的筋骨,把他悬挂在庙堂的横梁上,很快就死了。李兑掌管赵国的时候,把主父囚禁在沙丘,百天后就饿死了。现在我听说秦太后和穰侯当权,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辅佐他们,终究会取代秦王,这些人也是淖齿、李兑的同类。再说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把政权完全授予臣下,自己放任喝酒,骑马打猎,不理政事。他所授权的人,嫉妒贤能的人,凌驾下属,蒙蔽主上,以便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他们不替君主着想,而君主又不能觉察、醒悟,所以丧失了他的国家。现在从一般官吏到各大官吏,下到大王左右的侍从,没有不是相国的人的。眼看大王在朝廷很孤立,我私下替大王害怕,千秋万代以后,占有秦国的恐怕不是大王的子孙了。”秦昭王听了这话大为恐惧,说:“好。”于是废弃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驱逐到关外。秦王就任命范雎作宰相,收回穰侯的相印,让他回到陶县去,于是让县官提供车子和牛马以便搬家。车辆有一千多。到了关口,关上的官吏检查他的宝物,宝物珍品比王室还多。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号称应侯。当这个时候,是秦昭王四十一年。

范雎已经担任秦国的宰相,秦国人称他为张禄,但魏国人不知道,以为范雎已经死去很久了。魏国听说秦国将向东征伐韩国、魏国,魏国就派须贾到秦国。范雎听说这回事,就秘密出发,穿着破衣,抄小路到宾馆,会见须贾。须贾一见到他就惊奇地说:“范叔原来平安无事啊!”范雎说:“是。”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游说秦国的吗?”范雎说:“不是。我范雎前些日子得罪了魏国的宰相,所以逃亡到这里,怎敢来游说呢?”须贾说:“现在范叔做什么事?”范雎说:“我做人家的雇工。”须贾心里哀怜他,就留他跟自己座谈吃喝,说:“范叔竟贫寒到这样啊!”就拿出自己的一件厚绸袍子来送给他。须贾趁机问道:“秦国宰相张先生,您了解他吗?我听说他受秦王宠幸,天下的事情都由宰相先生决定,现在我的事情的取舍在于张先生。您小子可有朋友熟悉宰相先生的吗?”范雎说:“我的主人翁熟悉他。就是我也能够拜见他,我范雎愿意替您引见张先生。”须贾说:“我的马病了,车轴断了,如果没有四匹马拉的大车,我就决不出门。”范雎说:“我愿意替您向我的主人翁借用四匹马拉的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