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第3/3页)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先辈郑君曾经当过项籍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归属汉朝。高祖下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郑君独自不接受诏令。诏书下令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赶走郑君。郑君在孝文帝时期死去。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解救了张羽的危难,名声传播在梁、楚一带。孝景帝时期,他任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各郊区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他仰慕年高有德的人,有如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轻,官位卑微,但是他交游的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有名的人士。武帝登位,郑庄逐渐升任鲁国的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评议武安侯田羛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时不甚恰当,被贬官任詹事,后来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客人来,无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口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拿自己的尊贵谦恭待人。郑庄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送别人的礼物,不过是用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必定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他们确实津津有味,时常称引他们比自己贤能。从来没有直呼过属吏的名讳,和所属的官吏谈话,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推荐,惟恐迟误了。殽山以东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因此都众口一词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自己请求给五天时间整理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一千里也不带粮’,请求整理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和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过于表态对或不对。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天下花费很多钱财,财力物力越发空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这件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

郑庄、汲黯当初官位是列于九卿,为人廉洁,平日家居品行美好、纯洁。这两人中途被罢官,家里贫穷,门下宾客越发零落。到了做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