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养马尝粪(第3/5页)

“大王。”没有等夫差说话,有人说话了,夫差皱了皱眉头,不用看,他知道说话的只能是伍子胥。“鸟飞于天,我们还要拿箭去射他。如今到了院子里,这机会还要放过吗?勾践如果流窜到山里,想抓可就难了,如今自己送上门来,杀了他。”

勾践一听,浑身发毛,弄来弄去,这是吴国人的诡计啊。

“嗯,人家讲信用,说来就来了。如果我们不讲信用,今后怎么在世界上混啊,咱们不能跟晋国一样啊。”夫差瞥了伍子胥一眼,表示反对。

“是啊是啊,子胥不要只看到眼前,眼光要看远点啊。”伯嚭在一旁附和。

伯嚭不说话也就罢了,他一说话,伍子胥就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伯嚭的鼻子喝问:“伯嚭,你给我住口。想当年你可怜兮兮来到吴国,要不是我极力推荐,你能有今天?现在你只管贪污受贿,不顾国家利益,你就是吴国的‘费无极’。”

伯嚭摇摇头,苦笑一下,没有说话。

“伍子胥,一码是一码,说那些有什么意思。越国人投降的时候,你不是说越国人不守信用,勾践肯定不会来吗?现在人家来了,你又要杀人家。不来是不讲信用,讲信用你又杀人家,这跟蛮夷有什么区别?啊,对了,明天上朝的时候,大家都把帽子戴上。”夫差站在了伯嚭这一边,说得伍子胥连声叹气,无话可说。

可是,戴帽子是怎么回事?

原来,吴国虽然从寿梦开始学习中原文化,但是主要还是军事和农耕方面。

后来伍子胥和孙武到吴国,也都是集中于军事。伍子胥修建阖闾城,算是一大进步。但是,中原国家的礼仪制度、官职等等始终没有被引进。

夫差对伍子胥不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认为伍子胥在吴国就是为了报私仇,对吴国国内发展的贡献不大。

而伯嚭与伍子胥出身不同,伯氏家族来自晋国,而且爷爷伯州犁是楚国太宰,在礼仪制度方面是楚国的权威。因此,伯嚭对中原礼仪不仅了解更多,也重视更多。夫差还在做太子的时候,两人就经常谈论中原的礼仪制度。

到夫差继位,一门心思都在向越国报仇。现在征服了越国,夫差决心开始礼仪制度改革。而第一项,就是戴上帽子。

这个时候夫差提醒大家戴帽子,除了戴帽子本身之外,还有三层意思。第一,伯嚭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今后大家听他的,而不是听伍子胥的;第二,咱们现在是文明人了,文明人要讲信用;第三,越国人是蛮子,要让蛮子看到他们跟文明人的区别。

这项举措,简称为“戴帽子工程”。

【养马】

勾践在吴王夫差这里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养马。

居住条件不是太好;一间小屋,石头砌成的。

家什也不是太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地上铺着草,就这么睡。

简单说,现在勾践的待遇是劳改犯的待遇。

每天勾践夫妇和范蠡干的活就是养马,给马喂草喂水,收拾马厩,而且,随时有人看管。至于吃的,都是宫里的剩饭剩菜。

“唉,早知道,还不如当个农民伯伯,至少还有自由,还能自己弄几顿饭吃。”勾践常常在半夜对着星星暗自感慨,屋顶有几个大窟窿,可以看见星星。

三个人住在一个小石屋里,勉强能够躺下,连给勾践做爱的空间都不够。当然,此情此景,也没有心情做爱了。

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转眼,三个月过去。对于勾践来说,这三个月比三十年还要漫长。

吴王夫差召见越国人,于是越国三人组来见。勾践夫妇跪在夫差的面前,不敢抬头,范蠡则站在他们的身后。

“范蠡,我听说好女人不嫁到破败的家庭,好男人不去破灭的国家做官。现在越国几乎亡国了,你和勾践沦为奴隶。我现在想赦免你的罪过,跟我干吧。”夫差看上了范蠡,要他弃越从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