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蜡的子弹(第6/8页)

丢勒绘制的曼努埃尔一世的犀牛图

大约在同一时期,他给曼努埃尔一世送去了两只罕见的动物,一头白色大象(科钦国王的礼物)和一头同样珍稀的白色犀牛(坎贝苏丹的礼物)。这是自古罗马时代以来,欧洲人看到的第一头活的犀牛。这两只动物在里斯本引发了轰动。大象被游街展示。人们还特地建造了一个围场,让这两头野兽打斗,请国王观看。但大象感觉到对手的厉害,恐惧地逃开。1514年,曼努埃尔一世决定举行一次公开的盛大活动,以彰显他的统治的强盛,并宣扬对印度的伟大征服。他让自己的使者特里斯唐·达·库尼亚将大象送给教皇。一百四十人的队伍,包括一些印度人,带着一大群的野兽——许多豹子和鹦鹉,以及一头黑豹,来到了罗马。围观群众人山人海。大象由象夫牵着,背上承载一座白银的“城堡”,里面装着赠给教皇的贵重礼物。这头大象被取名为汉诺,典故是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大象。

在教皇面前,汉诺三次鞠躬,并向神圣教会的红衣主教们喷洒了一桶水,让他们感到好玩但也窘迫。汉诺立刻成为大明星,艺术家们为它画像,诗人们为它写诗,有一幅现已佚失的壁画描绘的就是它。它还是一份耸人听闻的讽刺小册子《大象汉诺的最后遗嘱》的主题。它被养在一座专门建造的房舍内,参加了许多游行,深得教皇宠爱。不幸的是,汉诺的饮食安排不太好,它来到罗马两年后,因吃了含有金粉的泻药而死去,享年七岁。汉诺临终前,哀恸的利奥十世陪伴在它身侧,并为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曼努埃尔一世给教皇的另一件礼物犀牛更倒霉。它戴着一个绿色天鹅绒项圈,从里斯本坐船出发。1515年,它乘坐的船在热那亚沿海失事沉没。犀牛因为被锁着,溺死了,后来被冲刷到海岸上。它的皮被剥下,送回里斯本,做成了标本。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读到了一封描绘这头犀牛的信,可能还看到了一幅素描。他没有亲眼看过这头犀牛,但为它制作了那幅著名的图画。

财富如潮水般涌入里斯本,一派神话气象。金钱很少回流到印度(阿尔布开克常常抱怨这一点),部分原因是曼努埃尔一世非常懂得如何花钱。全世界形形色色的商品都在里斯本待价而沽,如象牙制品和刷漆的木器、中国瓷器和东方地毯、来自佛兰德的挂毯、意大利的天鹅绒。这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如同淘金热一般人口暴涨,许多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汇聚于此。有吉卜赛人和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也有黑奴,他们抵达里斯本时的惨状令人发指,“挤在船舱内,一次有二十五人、三十人或四十人,营养不良,背靠背地用铁链锁起来”。[27]新的奢侈品狂热席卷全城。黑人家奴变得司空见惯;大量涌入的糖对人们的口味造成了革命性影响。里斯本是经久不息的奇妙景观上演的剧场,吉卜赛音乐和非洲人举行宗教游行时异国情调的歌舞给城市增添了活力。在这里,人们能目睹国王带着五头印度大象游行,“大象走在他前面,再往前是一头犀牛,相隔较远,人们看不见它;国王前方是一匹披着精美的波斯织物的骏马,马后面是一名波斯猎人,牵着一头美洲豹,是霍尔木兹国王送来的”。[28]

曼努埃尔一世于1500年之后启动的建筑工程的风格与宏伟规模,反映了塔霍河两岸的东方情调。最雄心勃勃的建筑是贝伦的雄伟修道院,它邻近船只起航前往东方的出发地——赖斯特罗海滩。热罗尼莫修道院长300码,那里的僧侣奉命为水手的灵魂祈祷。这座修道院既是曼努埃尔一世王朝的恰如其分的万神殿,也是对他统治时期发现新世界的伟业的歌颂。建造修道院的经费来自胡椒贸易的巨额收入,它那哥特式中世纪结构之上有一大群雕塑,从石质建筑表面凸出,像印度教神庙的装饰一样华丽奔放。曼努埃尔一世风格的装饰非同一般,出现在大量教堂、城堡和宫殿中,从穹顶、窗格和屋顶上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描摹了航海与东印度发现的象征符号。在曼努埃尔一世的纹章(航海所用的浑天仪)周围,簇拥着石质船锚和锚链、扭曲缠绕的缆绳、珊瑚与海藻、海贝、珍珠和富有异国情调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