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袁氏兄弟内斗(第2/3页)

之后,曹军放弃了追击,也放弃了黎阳,直接退回到黄河南岸。曹操此举让人不解,但这是明智的,或许曹操也想到了《诗经》里的那句话,对于随时会反目成仇的袁氏兄弟来说,加强进攻只能让他们更团结,而一旦外界压力减轻他们就会陷入内斗。

事实果然如此,看到曹军撤退,袁谭对袁尚说:“我部铠甲不精,所以前面让曹操打败了。现在曹操退兵,将士都盼着回家,等他们还没有渡过黄河时,突然发起进攻,可以让他们大败,这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呀!”

袁谭自愿为前部,请求更换将士铠甲并派兵进行支援。对于袁谭的建议袁尚犹豫不决,既不增兵,也不给袁谭换装备,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趁机对袁谭说:“当初挑拨你们父子兄弟关系的是审配,都是这小子进的谗言。”袁谭相信,于是率兵攻打袁尚,双方交战于邺县城外,结果袁谭打不过袁尚,退到了渤海郡的南皮,即今河北省南皮县。

这正是曹操想看到的结果,也是他主动撤兵的目的。袁绍的这两个儿子,论实力袁谭处于下风,袁尚被立为继承人后,袁绍的大部分政治遗产和军队都让袁尚拿去了,袁熙和高幹在他们争斗中虽然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袁尚,但他们都想观望,更不会表态支持袁谭。

袁谭退到南皮后,处境更加不利,袁尚亲自率军来攻,袁谭再次大败,退到婴城。袁尚又围攻婴城,袁谭逃往青州刺史部的平原郡。

这时,郭图给袁谭出了个主意,把他吓了一跳。

郭图对袁谭说:“如今将军地盘小、人马少,粮食匮乏,显甫若再来攻,时间长了我们无法抵挡。我以为可以联络曹操来抗拒显甫。曹操到,必先攻击邺县,显甫回救,将军再率兵出击,如此邺县以北的地区都可以归将军。如果显甫不是曹操的对手而失败,他必然奔亡,将军可以收留他以拒曹操。曹军远道而来,粮饷不继,打上一阵必然退去,到那时,整个燕赵之地尽归我们所有,足以与曹操相抗衡!”显甫,是袁尚的字。

这个主意实在太过卑下了,放在之前袁谭想都不愿意想,不过事到如今,不听,看来也不行了。袁谭问郭图谁可以出使曹操,郭图推荐了辛评的弟弟辛毗。辛毗字佐治,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跟荀彧、郭嘉等人既是同乡又是熟人,曹操刚当上司空时四处搜罗人才,经荀彧推荐曾打算征辟辛毗,但是辛毗当时在袁绍手下而未能成行。在派系斗争中,郭图和辛评是同盟,所以郭图推荐辛毗跑一趟。

黎阳战役后,曹营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趁机扩大战果。

不过,郭嘉不同意这种看法:“袁绍对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继位好,结果让郭图、逢纪等人做他们的谋士,他们必然会争权夺利。现在,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进攻稍缓他们就会内讧,不如做出南征刘表的样子,让他们内讧,然后趁机出击,一举攻占河北。”

曹操认为这个意见很好,于是回师黄河以南,就在袁氏兄弟闹内讧的这段时间里他亲自带队到汝南郡的西平一带,做出一副远征荆州的姿态。所以辛毗到许县没找着曹操,于是南下西平,在这里见到了曹操,转达袁谭的问候,曹操十分高兴。

不战而屈人之兵,坐收渔人之利,而且是对方主动送上门来的,哪有这么好的事?曹操召集内部会议研究对策,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刘表势力强大,应该先平定刘表,袁谭和袁尚反正已经内斗,不用有什么顾虑,别管他们,抓紧时间把刘表解决掉。

表面来看也是这样,河北那边两位小袁内斗,曹操正好腾出手来解决南面的老刘。但是,这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步,而没有看到下一步。荀攸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四方都有战事,而刘表坐拥江汉之间没有什么作为,说明他缺乏雄才大智。袁氏仍然有四个州的地盘,十万之众,在河北一带有一定群众基础,如果他们兄弟二人联合起来,那是很难攻破的,现在他们内斗,正是各个击破的难得机会,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