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阿尔比奇家族的敌人(第2/7页)

尼科洛·尼科利(Niccolo Niccoli)、卡洛·马尔苏皮尼(Carlo Marsuppini)、波焦·布拉乔利尼(Poggio Bracciolini)、莱昂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和安布罗焦·特拉韦尓萨里(Ambrogio Traversari)都是科西莫的密友,而这几位杰出的人物在佛罗伦萨的社会里都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风流倜傥的尼科洛·尼科利是一个富有的佛罗伦萨羊毛商人的儿子,此时他已经六十六岁了,是这几个人中年纪最长的。他总是衣冠楚楚,是一个相当挑剔、吹毛求疵的业余艺术家。他从不关心家族生意,而是把继承来的财富都用在了他美丽的豪宅和了不起的收藏上。他的收藏品包括图书、手稿、勋章、钱币、凹雕玉石、浮雕和花瓶,“没有哪个到佛罗伦萨来的尊贵客人会错过参观他的藏品的机会”。科西莫比尼科洛小二十五岁,尼科洛开始收藏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科西莫深受尼科洛的影响,也开始进行类似的收藏。两人曾经计划一起去圣地(Holy Land)寻找古希腊手稿,但是这一行动并没有得到科西莫的父亲乔瓦尼·德·美第奇的支持。他可不想让儿子跟尼科洛一样“不务正业”,在科西莫被尼科洛其他奇思妙想引诱之前,乔瓦尼就把他安排到家族银行里工作了。尼科洛收藏的书籍超过八百本,这一数字直到他去世时还在不断增加,算得上当时最大的藏书规模了。他对收藏古董的痴迷程度至死不减,为此不惜卖房卖地,甚至向科西莫借钱。他本人从未创作过一本著作,因为他写的每段话都不能满足自己严苛的要求;不过他倒是创造了一种手写体,能够让抄写员更快、更整齐、更美观地抄写手稿,这种字体后来成了早期意大利印刷界使用的斜体字的基础。尼科洛甚至成为来佛罗伦萨的游客们好奇的对象,他们在街上追寻他经过时优雅高贵的身影,但是又被提醒他其实脾气不好,有时甚至会唐突无礼。唯一能让尼科洛感到惧怕的人是他那泼辣的情妇,这个女人曾经还是他另外五个兄弟之一的旧情人。这件事让他的家人都很反感,直到有一天他的两个兄弟实在忍受不了她的傲慢无礼,直接把她捆起来鞭打了一顿。对噪音敏感到连“被困住的老鼠发出的吱吱声”都听不得的尼科洛在听到情妇的尖叫时,竟然被吓哭了。

尼科洛的大部分手稿都是由他的朋友波焦·布拉乔利尼搜集来的。波焦·布拉乔利尼被认为是一位学者、演说家、散文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他还写过一个名为《波焦·布拉乔利尼笑话集》的系列作品,内容都是些诙谐低俗的小故事。波焦1380年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一个小乡村里,父亲是个贫穷的药剂师。波焦年纪轻轻就赤手空拳地来到佛罗伦萨闯荡,他想尽办法获得了一个进入菲奥伦蒂诺学院(Studio Fiorentino)[3]学习的机会。这所大学是1321年教皇被逐出博洛尼亚后创办的。作为该校的董事之一,科西莫极力推动这里的学科扩建,除了已有的语法、法学、逻辑学、占星学、外科学和医学等学科外,又聘请了伦理学、修辞学和诗歌学方面的教授。波焦学习的是法学,后来加入了律师业行会,并进入教廷负责撰写宗座牧函。波焦也陪同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参加了康斯坦茨会议,几年之后他又和科西莫一起前往奥斯蒂亚(Ostia)度假,并在那一地区进行了一些考古研究。波焦足智多谋、有魅力、乐观、好享乐、幽默、智商极高,而且为达目的不惜使用贿赂修道士之类的手段。他作为尼科洛·尼科利的代理到德国、法国和瑞士寻找失传的手稿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但找到了各式各样隐藏的珍宝,更发现了一些失传已久、据说只有部分残存于世的手稿的完整版本。有一次,他到瑞士的一个修道院,那里的藏书室就设在塔楼底部昏暗、肮脏的地牢里。波焦在那里发现了卢克莱修(Lucretius)的《物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