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第2/12页)

25日,中央局明确指示“在反日反蒋方面:我们不仅应说不妨碍并予以便利,应声明在进扰福建区域时红军准备实力援助十九路军之作战,在反蒋战斗中,亦已与十九路军作军事之合作过”;强调:“应将谈判看成重要之政治举动,而非简单之玩把戏。”[116]

十九路军与中共主动联系,直接目标是解除身边的军事威胁,其实更重要的砝码还是押向苏联。正由于此,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与共产国际接触。1933年6月,远东局报告:“19路军司令蔡廷锴建议,通过廖夫人与共产国际代表机构进行谈判。”对此,共产国际反应十分谨慎,强调:“不应当与第19路政府军司令进行任何谈判……您应当从中国同志们那里获得信息。如果他们与什么人进行谈判,那么他们只能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进行。”[117]显然,出于对日本侵华后国际关系变化的认识,共产国际和苏俄对如何与南京政府及地方实力派打交道有自己的考虑,不想成为被利用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几乎同时会在北方阻止冯玉祥同盟军行动的原由。[118]不过,当十九路军直接与中共接触后,共产国际对此并不反对,鉴于中共面临的巨大威胁,从现实生存和需要考虑,远东局同意中共与福建方面达成协议,9月27日,远东局指示:“同19路军的谈判应尽快以令人满意的方式结束,特别是在与签订停战协定有关的军事问题上。”[119]10月24日,远东局报告:“蔡告知,原则上他同意我们的建议。”[120]此中提到的建议即为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10月,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到瑞金与中共首脑会晤。关于谈判的情况,中共方面代表潘汉年1935年10月在共产国际有一个精彩的报告:

10月份他们的代表到来并向我们暗示,他们打算同我们进行认真的谈判时,苏维埃政府责成我作为苏维埃政府的全权代表到汀州同19路军的两位代表谈判。这两位代表表达了同我们进行认真谈判的十分真诚的愿望,甚至表示愿意前往苏维埃中国的首都会见我们中央执委会代表毛泽东同志。但我们中央的某些成员不想让这两位代表进入苏区,因为担心他们是特务。当我给毛泽东同志发去电报后,他不同意这种观点并建议:让他们来。这样,毛泽东同志便把他们请到苏区。

他们到达后,毛泽东同志为他们举行了正式宴会。宴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讲话,阐明了以前公布的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两位代表听到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后很受感动,以至不知说什么好。让他们发言时他们说,“我们以为,毛是半土匪半游击队的头领,我们决没有想到,他竟是这样一位睿智的政治家”。[121]

26日,双方代表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双方恢复输出输入之商品贸易;福建方面答应赞同福建境内革命的一切组织之活动;双方在上述条件完成后,应于最短期间,另定反日反蒋的具体作战协定。[122]中共与福建十九路军的议和,使中共的战略态势大为改观,不可否认,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成果。

随着中共和十九路军关系的迅速缓和,中央苏区东方威胁大大减少,而且开始考虑通过福建方面打破封锁,获得物资援助。10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报告,蔡廷锴“将有可能经欧洲然后经福州、延平发出大量的军事技术装备”。[123]11月,在闽方反蒋弯弓待发时,南京方面的情报称,中共和闽方达成协议:“由闽供给匪军盐卅万元,药品卅万元,兵工器材十万元。”[124]这应该不完全是猜测之词。对于中共方面希望经由蔡购买武器的设想,国际方面考虑得更周到一些,他们指示:“通过蔡廷锴购买需要的武器装备,我们认为不合适,因为收到定货后形势可能发生变化,他可以把我们的全部定货据为己有。我们建议立即从他那里购买重型火炮、飞机、防毒面具和药品。”[125]此时,蔡廷锴则对获得苏联支持抱有希望,当中共代表潘汉年见到蔡廷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