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民为贵”抵过半部《道德经》(第4/4页)

孟子的专执一念,并不意味着他好为王师,也并非是他想靠贡献思想混个一官半职。他肯定是有人文情怀的人,是真心恤民爱民的思想家。他心目中的民,比老子心目中的民地位高多了——坦率来讲,我认为老子的民思想是阴暗的,不光明。我想孟子的逻辑是这样的——使一王仁,于是“仁政”便得以在一国实践,于是百千万民便可享“仁政”之福泽;于是为别国的王树立了榜样,天下太平,诸国和睦的局面有望开创。

所以孟子比孔子还理想主义,他的理想太阳光了,几近于天真无邪。

孟子有句话说得很牛,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话是“天下为公”的最明确的注脚。

我每为孔子遗憾——若此话出现在孔子语录中,“五四”时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估计喊不成响了,“文革”中的“批孔”运动也更难推进了。

孟子死后,被尊为“亚圣”——不是王们、皇们、帝们封的,而是历代学人与民间百姓相当一致的加冕。

可以断定,与其“民为贵”之思想有很大关系。

我一向觉得,一句“民为贵”抵得过半部《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