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战斗让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第5/23页)

罗马人也估计到迦太基人会拒绝,事先也做好了战争准备。他们计划由两位执政官兵分两路,一路以西西里为基地,进军非洲,打击迦太基本土;一路进军西班牙,钳制汉尼拔统率的军队。

这看上去确实是一个完美的计划。不过,罗马人低估了迦太基军事统帅汉尼拔的军事才干。汉尼拔对战争双方的优劣势看得非常清楚,计划以西班牙为基地,避开罗马人的海上优势,由陆路进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意大利,取得军事胜利,促使受制于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解体,从而釜底抽薪,打败罗马人。这一招儿确实厉害,罗马对外扩张,那些同盟者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力量。通过军事打击,让那些同盟者归顺自己而远离罗马,是迦太基人当时不二的战略选择。

公元前218年春,汉尼拔亲自率领由9万步兵、1.2万骑兵和几十只战象组成的军队,从新迦太基城出发,对意大利进行大规模军事远征。迦太基军顺着西班牙东部向东北方向前进,渡过希伯鲁斯河,穿过比利牛斯山,再沿着高卢南部的海岸继续前进。很明显,汉尼拔想通过陆地战争,避开海军不如罗马军的劣势,向罗马本土进行攻击。

由于对汉尼拔的进军意图认识不足,罗马人拖延了出征西班牙的时间。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领罗马军从海路到达罗丹河口时,汉尼拔已经进抵那里,并迅速渡过河,然后溯河北上,躲过了罗马军的拦截。这样,迦太基军一下子深入了意大利境内。

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立即便派弟弟格·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领军队继续去征战西班牙,自己亲率一部分军队迅速上船,赶回意大利,同时派人加急赶回去,告诉意大利各城邦做好迎战迦太基人的准备。

汉尼拔出奇兵,但路途实在太难走。到当年9月初,迦太基军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阿尔卑斯山麓。汉尼拔也意识到这样拖沓行军不利,因而不顾严寒和饥饿,坚韧地在已被冰雪封盖、人迹罕至的狭窄山道中前进。到阿尔卑斯山时,迦太基人只剩下2万步兵和6000骑兵,战象几乎都死掉了。此时,他们虽然损失惨重,但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到山南高卢后,汉尼拔下令让疲惫不堪的军队停下来休整,加大力度补充兵员和给养。随后,汉尼拔亲自做了激情的动员,号召大家以饱满的精神去攻打意大利诸城邦,去战胜罗马军,为此前在西西里岛的失败雪耻。

见迦太基人为避免海战,从陆地上长途跋涉来进攻意大利,罗马人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意大利是罗马的后院,各城邦是罗马的同盟者,有任何闪失,都会给罗马造成巨大压力和损失。

罗马元老院进行一番讨论,决定派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率军去波河流域,在那里阻击从阿尔卑斯山下来的迦太基军,同时命令另一位执政官率领准备进攻非洲的军队由西西里岛返回意大利本土,与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斯奇比奥会合,集中兵力与迦太基人决战。

罗马人认为,他们的优势其实是陆军,所谓海军优势,只不过是在装备方面先进一筹,通过这个装备平台,发挥的还是陆军优势。迦太基人从陆地上进攻,罗马人同样可以通过决战将其打败。不过,罗马人低估了迦太基人复仇的决心,低估了迦太基人几十年卧薪尝胆练就的战斗力。在军事天才汉尼拔领导下,迦太基人个个同仇敌忾,英勇无比,奋不顾身。结果,迦太基人接连在波河支流提基努斯河和特雷比亚河流域痛击罗马军,赢得了军事胜利。此前迦太基人内心的压抑终于获得了释放。

罗马人原本信心满满,没想到接连两战都被打得晕头转向,大出意料之外。更出乎意料的是,高卢人趁机发动反对罗马的起义,整个山南高卢倒向汉尼拔一边。汉尼拔此刻由孤军远征一下子变成有同盟军协同作战,分化意大利同盟打击罗马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汉尼拔志得意满,稍事休整后,继续征战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