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第2/4页)

1924年10月22日,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率军杀回北京,软禁了我们历史书上著名的“贿选总统”曹锟。

这事情,本来和溥仪也没什么关系。但冯大将军不知道怎么就忽然决定,去他的《皇室优待协定》,老子要进紫禁城!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兵进入紫禁城,直接对溥仪下了“逐客令”。

这个事件,史称“北京政变”。

这一年,溥仪18岁。他真正体会到了流离失所的感觉。11月29日,溥仪逃进了日本公使馆。这一次逃离,对溥仪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从1925年2月开始,溥仪先后住在天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这时候的溥仪,就有点像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了,整天满脑子的念头,无非“复国”二字。

为此,溥仪花了大价钱开始打扮自己,从头到尾,全盘西化,开始带着自己的一妻一妾——1922年,溥仪立了婉容为“后”,立了文绣为“妃”——开始频频出入各种社交场所。

溥仪和婉容

从中国国内的军阀吴佩孚、段祺瑞,到各国的公使,对溥仪都很客气,都尊称他为“皇帝”。但过了一段时间,溥仪就渐渐发现有些不对:大家都对我很客气,但都只是表面的寒暄而已!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客气能当饭吃吗?客气能复国吗?

这时候,溥仪想起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从他被赶出紫禁城开始,就不断在自己国内刊发各种报道他的文章,不断表示对他的遭遇的同情。

这个国家,名字叫日本。

5

日本人其实早就盯上溥仪了。为此,他们特地派出了最得力的特务“王牌”——土肥原贤二。(关于他的故事可见《历史的温度2》中《“土肥圆”和“土肥原”》一文)

土肥原贤二找到溥仪,游说他的理由只有一个,但非常有力:你不是想复国吗?我给你一个帝国,你来当皇帝!

对那个时候的溥仪来说,很难再找出比这更有诱惑力的条件了。对于身处租界的他,无权,无势,无兵,也就有点从紫禁城带出的珍宝,凭什么对得起列祖列宗,把丢失的江山再拿回来呢?

1935年,溥仪以“满洲国”皇帝身份访问日本,与日本天皇同乘阅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东北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之下,时机终于成熟。

1931年11月,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一路潜行至东北。

1932年,“满洲国”建立。两年后的1934年2月28日,溥仪成为“满洲国”的执政。

3月6日,溥仪与日本签订了《汤岗子温泉密约》:“满洲国”的治安和国防靠日本,铁路、港湾、水路、航空路靠日本,“满洲国”中央和地方的官署任用日本人。“满洲国”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傀儡国。

自左上顺时针方向依次为:日本裕仁天皇、溥仪、蒋介石、斯大林。这四个人,被《时代》周刊评为当时“最能影响亚洲格局”的四个人

但溥仪不管这些。1934年,“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成为“满洲帝国”的皇帝,兼任陆海空军大元帅。

这一年,溥仪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迎来了人生的第三次“起”。

6

这个“起”维持了11年,又该轮到“落”了。

转眼就到了1945年,日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5年8月10日,离日本无条件投降还有5天,溥仪被通知:赶紧从长春紧急转移至中朝边境城市通化。

溥仪开始亲自监督“打包”——那些从紫禁城带出来的珍贵文物,一共装了57只大木箱。

8月17日,溥仪乘飞机抵达沈阳机场,准备飞往日本,但一直耽搁到了8月19日——所以后来有一个说法,说其实是日本人把溥仪“出卖”给了苏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