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汉尼拔和约到第三时期结束的西方世界(第2/7页)

波河南方流域之殖民化

波河南岸区域,罗马元老院则决心并入意大利,对这个区域自又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首当其冲的波伊人绝命抵抗;他们甚至渡过波河,意图激起因苏布雷人共同反抗(公元前194年);他们将一个罗马执政官困在军营中,使后者几近投降;在土著的绝死攻击下,普拉森舍处境危殆;最后,在穆蒂纳发生决战;这场战争打得疲困经久而血肉模糊。但罗马人终于胜利了(公元前193年);自此以后,两方的战争不再是战争,而是猎取奴隶。不久,罗马军营就成了波伊地区唯一一个难民营,当地残存的人大部分都逃至军营避难;而战胜者也可不夸张地向罗马报告:除却老弱以外,波伊人已经绝灭了。这个民族于是不得不接受派定给它的命运。罗马人要求割让其土地的一半(公元前191年);这个要求波伊人无力拒绝,而即使在剩下的一半领土中,波伊人也不久就消失了,被他们的征服者所同化。

罗马人这样清扫地面以后,乃重新组织与规划普拉森舍与克雷莫纳二堡,派入新的殖民者;因为最后几年的战乱已使此二处的殖民者被扫光。新的根据地,在以前的塞农人区域内及其附近,为波坦蒂亚(在雷卡纳蒂附近,距安科纳不远,公元前184年)和皮萨隆(佩萨罗,建于公元前184年);在新得的波伊区,则为博洛尼亚(公元前189年)、穆蒂纳(公元前183年)和帕尔马(公元前183年)。穆蒂纳殖民地在汉尼拔之战以前就已始建,但战争将殖民工作打断。照例,堡垒的构筑与军事道路的构筑并行。弗拉米尼大道从北方终点亚里米伦再向北延,名为“艾米利亚道”(Aemilian way),至普拉森舍(公元前187年);此外,从罗马至阿瑞底姆的道路——名叫“卡西亚道”(Cassian way)——大约在公元前187年,也由罗马社团负责重新修筑;从阿瑞底姆越过亚平宁至博洛尼亚并通向新艾米利亚道的小径,也于公元前171年完成,为罗马与波河堡垒之间提供了比较便捷的途径。由于这些广泛的措施,凯尔特人与意大利人之间的界线就由亚平宁山移至波河。波河以南,主要是意大利人的文明区,波河以北则主要是凯尔特人的地区;若说亚平宁山与波河之间的区域仍旧标名为凯尔特区,则也不过是空名了。

利古里亚

意大利西北部的山区主要由利古里亚人散布其间,对这一带,罗马人也采取类似的策略。这个命运主要落在栖居于亚平宁山与阿尔诺之间的阿普亚尼人身上(他们原先不断劫掠比萨和博洛尼亚与穆蒂纳),能从罗马剑下逃命的,都被遣送意大利南方的贝内文托地区(公元前180年);利古里亚族曾攫取穆蒂纳,罗马人于公元前176年夺回;其后,经极力奋战,将该族彻底摧毁于波河与阿尔诺河之间的山谷。公元前177年建构的卢纳堡垒(距拉斯佩齐亚不远)可以阻挡利古里亚人,正如阿奎莱亚可以阻挡阿尔卑斯山北的人。同时,使罗马人获得一个良港,成为通往马西利亚或西班牙航道上的要站。从罗马至卢纳的沿海道路——名为奥勒良道(Aurelian road)——在奥勒良道和卡西亚道之间,由鲁卡到佛罗伦萨的道路之构筑,或许也在这段时期。

更为西边的利古里亚人,盘踞了热那亚一带的亚平宁山区和阿尔卑斯的沿海区,罗马人同他们的斗争则是持续不断的。他们对邻族常进行陆上和海上的袭击劫掠。但罗马人跟他们的持续冲突并未产生长久性的战果,罗马人在此地区甚至也并无意追求长久性的战果。罗马人在此地区明显想达到的目的是在海路之外另辟一条陆路,跟阿尔卑斯山北的高卢人和西班牙相通;因之,罗马人致力于疏通卢纳经马西利亚到依波利亚的沿海路,使之至少到达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以外,海路与海岸陆路则由马西利亚人负责为罗马人保持畅通。内陆这些岩石的天险山谷及其贫困但机敏善战山民,则主要成了罗马人的战争训练所,训练罗马官兵的战术,并使他们的心变得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