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乱起萧墙 四六、见粳米星上怜民主 责逆子康熙震天威(第3/4页)



  胤礽叩头回答:“儿臣不知。”

  康熙平静地说:“嗯,你被圈禁了几年,外边的事情是不知道了。朕告诉你,近来,西边的事儿越闹越大。原来镇守西疆的全是你委派的将军。朕下令让他们出征御敌,想不到他们一个个全是蠢才,竟然一败涂地,使六万甲兵片甲无回,令朕心惊啊!”

  康熙这话说得让胤礽摸不着头脑。说是责备。追究他用人不当吧,听话音又似乎是不大像;难道父皇是向他咨询方略吗?也不可能。我昨晚才把信送出去,送到凌普手里,他再辗转托人,求人,没有十天半月,到不了父皇这儿啊。不过,既然父皇今天提到了这事儿,不如我自己请求吧。想到这儿,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说:

  “皇阿玛,西部边疆用将的事儿,当初儿臣知人不善,调度无方,以致丧师辱国,造成君父之忧,求父皇重重治罪。这过错既然由儿臣引起,儿臣请父皇网开一面,准儿臣以戴罪之身,亲赴前线。儿臣愿血染征袍,以补万一。”

  康熙冷冷一笑:“哼哼,说得倒是好听,能毛遂自荐,也可称的是有勇气。可惜呀,你去不成!因为你选的那个推荐你的人不是正人君子,而他要推荐的你,又不光明正大。军情大事,关乎国家安全,朕岂能受你们的愚弄?!”

  胤礽一听这话心里发毛了。可是,他还抱着一线希望:“父皇,儿臣,儿臣高墙圈禁,已经七年。七年来,儿臣读书思过,深知昔日之非。如今,国家有事,主忧臣辱。儿臣虽不才,愿舍此无用之残生,在父皇面前稍尽一点孝心……”

  康熙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打断了胤礽的话:“哈哈哈哈……你还有孝心吗?胤礽啊,你吃亏在太聪明了,结果聪明还被聪明误。你又装钟馗又装鬼,一人演两台戏,这本事可真不小啊!不过,说句实话,你是又无能又不老实。”康熙说着,抓起那张用明矾写成的白纸,“刷”的扔了下来,“当着上书房大臣和你的兄弟们,念!让他们都听听,这是什么东西?!”

  胤礽一见这张纸竟然落在父皇手里,吓得他魂飞魄散,冷汗直流,趴在地下,浑身颤抖,哪儿还能说一句话来呢?

  暴怒中的康熙皇上,直瞪瞪地瞧着跪在地上的儿子们,恶狠狠地说:“用明矾水写密信,用苦肉计朝外送,这心思,这能耐,你们几个谁会,谁有,谁又能想得出来?这种小人见识、鬼蜮伎俩,就想瞒过朕的眼睛吗?刚才你们都听见了,胤奶说得多好听啊。什么面壁七年,痛知前非,什么效命疆场,血染征袍,全是一派胡言!如果你刚才的话是出自肺腑,那这明矾书上的‘囹圄望天,泣血泪干’,又做何讲?”

  胤礽叩头出血。抽泣着说:“皇阿玛,儿臣心里有话,却没法向父皇讲,只好出此下策……”

  “呸!”康熙哪能容他辩解,“你虽然圈禁了,可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朕全都知道。有话要说,不能写成条陈,恳求内务府代转吗?就凭你这鼠窃狗盗的小本事,朕能把几十万大军交给你吗?你手中要有了兵,难道不会称兵宫闱,要了朕的脑袋吗?”

  胤礽强自申辩:“皇阿玛言重了,儿臣怎敢……”

  康熙一拍几案,怒声斥责:“你当然敢,你已经这样做了!你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匹夫,可是胆子并不小。你要是不敢,焉有今日?你以为,朕出了一个‘放太甲于桐宫’的考题,又轮到你出来耀武扬威了。告诉你,这是白日做梦!朕老了,精力不济了。但朕心里比什么时候都清楚。对你胤礽,对你们这群忤逆不孝的儿子,朕比谁都摸底儿。朕今天把话对你们说清了,无论是谁,只要存了奸邪之念,篡位之心,都瞒不过朕这双老眼睛,朕也决不会让他过安生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