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国中无将(第2/3页)

青州黄巾这一下差点儿就被打残,只好在平原、东郡的边境线上来回转磨,又先后遭到曹操、刘备这两大狠人的不断追剿。孔融等人得着这消息是弹冠相庆啊,感觉用不了多久,管亥就得授首,青州就能太平。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勋眼前突然冒出来管家那小罗莉娇俏的面孔,还有高高噘起的红唇——黄巾要是完蛋,估计管家父女一个都跑不了吧,象他们这种头领级别的人物,各郡县肯定是画影图形要全力追缉啊。

青州黄巾彻底离开琅琊国,并且很快就被打残以后不久,孙乾向是勋告别,说:“孔北海久欲请康成先生返乡,天幸黄巾已散,南路通畅,故此命我前往琅邪去促驾。且待迎康成先生归来以后,乾定将宏辅导入先生门下。”

是勋连声道谢。做孙乾的弟子跟做郑玄的弟子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前一个就好象普通的大学讲师,后一个则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或者不如说,是目前最大的学阀,有他的名声罩着,估计自己很快都能得着做官儿的可能性吧。

这时候想做官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是荫继,二千石以上官员可以推荐自家的子弟入朝去当郎官——是仪不到二千石,可就算他到了级别,家里还有四个活儿子呢,什么时候也轮不到自己这个侄子啊。再说了,这时候入朝……从董卓、吕布、王允,再到后来的李傕、郭汜,貌似就没一个好相处的,不定那天莫名其妙地脑袋就掉了。

第二条道路是举孝廉,然后公车入京。一方面如前所述,这会儿都城不大太平,长官都是些杀人魔王,能不去还不是不去的为好;另方面,举孝廉是地方长官的责任,那是勋就必得先拍舒服了孔融的马屁。第三条道路是跟是仪一样,应县衙乃至于郡府、国府、州府的征召,去当个属官,将来长官高升以后,就有机会被推荐做正牌地方官——同样,也得先捋顺了孔融的毛才成。

所以学习生涯暂停以后,是勋就找了种种借口不回营陵,仍然在剧县跟着是仪,帮忙做些日常工作,以便好找机会再次接近孔融。是仪这些天忙得是脚跟踢后背,有个挺机灵的侄子而非那不成器的小儿子是峻帮忙,真是求之不得。是勋这时候勉强能够胜任一些公文往来,而且比起那时代大部分官僚来说,他算术能力也比较强,普通记个数,算个账啥的,全都难不倒他。

就中也见过几次孔融,他又把绞尽脑汁回忆起来的几首陶诗残篇,改巴改巴地献上了,孔融照样鼓掌赞叹,似乎两人的情感距离又有所拉近。是勋有时候也挺懊悔的,既然喜欢陶渊明的诗,当初自己怎么不多背上几首呢?为啥只是找各种选本来欣赏,而就没想着去搞本儿全集来读呢?

孔融仍然忙着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因为谁都不知道青州黄巾在走投无路以后,会不会重新杀回青州腹地来——终究这里是他们的老家,地形熟悉,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过孔融拿手的是兴教育、办学校,是跑各处去表演亲民戏文,招兵和练兵都非长项,也完全不合他的胃口,所以就把这一重担全都架到是仪肩膀上去了。

然而是仪对此也是二把刀,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才刚招募上来四五千人而已,还都甲胄、器械不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内的钱粮有限,这倒也不能全怨他。可是是勋曾经见过几回大伯父招上来的那些家伙,就见大部分都身子歪着、单腿抖着、嘴巴撇着、眼睛溜着,不用问,全是些地痞流氓啊。这类东西就只会起哄架秧子,他们怎么能够上阵去打仗?

并且是仪也压根儿不会训练,虽说几乎每天都跑营房去看士卒出操,可是不但操得好不好他压根就瞧不懂,而且十天里有六天,士卒们都找各种借口来罢操——什么太阳毒啊,什么下雨了啊,什么日子不吉利啊,什么昨晚炸过营没睡好觉啊……我去~是勋听说以后就差点儿没给冲一跟头——这本乡本土的,就在国都边儿上你们还能夜惊炸营?那只要拉出去三五里地,不用见着黄巾就铁定全数跑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