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先见神亭(第2/3页)

孙策主意很大,外加脾气暴躁,吴景虽然是舅舅,可还真拦不住他。最终孙策就挑了几十名出身淮泗的精卒,再向吴景,以及跟他这小年轻关系不错的袁术大将乔蕤、张勋等人借了点儿骑兵,凑了两百多不到三百游骑,抄小路就跑到敌人大后方来了。

两军交锋,各撒游骑骚扰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这本就是兵法之常,问题是孙策胆子够大,越跑越远,竟然离开前线两百多里地,直接杀入了梁国境内。曹操因为战局起了变化,琢磨着一开始准备的粮草未必充足,写信让荀彧、曹德等人继续筹粮往前线运,不光光是成阳县接到了命令。可事情偏就这么巧,其他接令的各县,不是磨磨蹭蹭的动身迟了,就是压根儿不从这条道上走,只有是勋,大概因为瞧不起老天爷,所以老天爷要狠狠摆他一道,竟然就被孙策给迎面撞见了。

孙策也郁闷啊,没想到曹操对粮草的防备这么严密,他几次想要摸了曹操的屯粮点,都因为守兵警惕,外加数量超过自己好多倍,而咬着牙没敢动手——他虽然莽撞,但是不蠢,不可能拿鸡蛋去硬磕石头。辞别舅舅他们,出来已经十多天了,计算绕到敌人后方也六七天啦,就连随身携带的干粮都快要吃光了,除了假装强盗抢了几家大户庄院外,竟然一无所获。所以今天好不容易撞见是勋一行,他才要穷追不舍——光烧粮不见本事,而且眼瞧着这支队伍所护的粮草也不算多,咱得取一员敌将的首级回去,才有夸耀的资本哪!

这敌将也脓包,孙策估摸着应该是名队率,要么是县尉,两军才刚照面,对方是掉头就跑啊,一点儿勇气都欠奉。孙策是个见了怂人搂不住火儿的主,心说你跑啊,我瞧你能跑多远去,我瞧你能在老子手底下逃得残生不能!

所以他一路就追了下来,谁想堪堪追上,却被斜刺里冲来一将,硬生生挡住了去路。孙策见怂人是搂不住火,见了强人那更是遇强则强,兴奋得忍不住就要发抖——这家伙厉害,别管有名没名,是啥身份,要是能斩下他的首级,就算人前无可炫耀,我自己都能裹被窝里偷着乐去。不过话又说回来,“东莱太史慈”,这名字好似在哪儿听说过啊……于是孙策随口报了名,然后拍马拧戟,就跟太史慈在那条深沟旁边的平地上杀成了一团。当下瞧得还缩在沟里的是勋眼花缭乱,心说:“我靠这就是大将单挑?!精彩啊,这可是等闲见不着的场景啊!难道说神亭大战就要重现于……先见于今日了么?!”

按照原本的历史,太史慈后来投了刘繇,而孙策问袁术借了兵,前去讨伐刘繇,双方见阵。有人劝刘繇可以任命太史慈做大将啊,但是刘繇不同意,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耶?”许子将就是许劭,是当时著名的评论家,或者更准确一点儿来说,就是一枚相面师加宣传专家了。为啥用太史慈当大将会被许劭嘲笑,这个史书上没有说,估计是刘繇瞧不大起太史慈的托词。

于是刘繇就仅仅任命太史慈当了个侦察队长,让他跑前线去探查孙策军的强弱。也不知道怎么一来,他就跟孙策当面撞上了——演义上说,是孙策跑神亭岭上拜祭光武庙,被太史慈瞧见了,所以特意冲上去逮他。这就是神亭大战的典故,其结果是,孙策拔了太史慈背着的手戟,太史慈摘了孙策头上的兜鍪,算是打个平手。

其实单挑这种事儿,大多是小说家语,正经历史上,尤其是汉末三国史上,出现的频率非常之低,低到令人发指。虽说冷兵器时代,那肯定是要兵对兵、将对将啊,你身为大将不去扛敌方大将,光转着圈儿地虐待小兵,还要脸不要脸啦?但极少有两阵对圆了,士兵们都后撤,光两员武将在阵前单挑的,而都是在混战中发生的将领之间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