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邺下舌战(第2/3页)

这话说得有点儿狠,当时说着痛快,讲完了是勋自己也有点儿懊悔。这是当着那么一大票人,直接抹黑他们老大啊,会不会有谁脾气暴躁,直接跳起来就给我一刀呢?!

还好今天来的基本都是文吏,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都是士人,没有啥张飞、典韦之流混在其中,倒是没人砍他,可是包括荀谌在内,望过来的目光可都不善,就充满了愤恨之色。是勋瞥一眼荀谌,心说你丫不对啊,诸葛亮骂孙权嘛,有鲁肃出来帮忙圆场,你怎么就不知道缓和一下气氛,反倒也跟着他们一起瞪我呢?

好在河北终究还是有厚道人的,当即有人发话道:“是先生此言谬也,树本一枝,枯荣都为其性,兄弟则是二人,秉赋自然不同。况御下之道,当恩威并施,岂有徒以恩义结而不以威势临之理呢?”虽然是在责问是勋,但基本上还是在讲道理,而没有直接“你丫闭嘴,再敢侮辱我家主公就扁你哦”!

是勋一瞧,刚才介绍过,此人姓牵名招字子经,冀州安平人,被袁绍任命为督军从事,是个士人而带兵的,后来袁家灭亡,他归降曹操,成为曹魏名臣。对于这种虽然历史改变了,但还有很大几率将来做同僚的家伙,是勋多少客气一点儿,急忙拱手还礼,回复道:“恩结者,民也,友也,威临者,贼也,敌也。如今袁将军所当威临者在关西,而却反临以北,何也?”现在的国家公敌是长安那票凉州军阀,你袁绍身为关东盟主,不去打他们,反而忙着掐公孙瓒,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他这一招就叫“乾坤大挪移”,一瞧自己说得过分了,不大好圆了,干脆就顺着对方言辞去转换话题。果然牵招一时没反应过来,跟着是勋的思路就跑了:“公孙瓒谋害幽州刘牧,我主既为关东盟主,自当恭行天讨。”

“既然如此,威临于北,自当恩结于南。勋此来,亦非为见识袁将军之威也,乃求袁将军之恩——吕布犯我兖州,如今东蹿河内,袁将军何不驰一介使往见张稚叔,使其缚吕布而献呢?”所谓“张稚叔”,就是指的河内太守张扬——当然啦,这时候张扬只算是袁绍半拉小弟,袁绍跟他讨吕布肯定是讨不来的,而且也没必然因为这点儿事就撕破了脸皮……这边儿还在唇枪舌剑地交锋呢,旁边儿许攸是越听越不对……唉,我不就问问陶谦是被谁谋刺的吗,怎么这话题越跑越远了呢?好个是宏辅,他真会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啊!不行,我得把话题引回来,把主动权抓回到自己手中。

于是他瞅了个空档,硬生生插进话去:“是先生适才云陶恭祖已届暮年,未知倘有不讳,将以何人接任啊?”

是勋心说唉,我这才把话题拉到河内,还没拉到陇西呢,你那么着急给扯回来干嘛?没有办法,只好老实回答:“勋自郯城行前,陶牧已焚香拜表,以其长男陶商陶孟章为徐州刺史——此事友若亦有所闻也。”

许攸假模假式地一捋胡子,沉吟道:“以其父而表其子,可乎?”

是勋撇嘴一笑:“袁将军亦表显思公子为青州刺史,此所谓内举不避亲也。”

许攸心说就知道你会拿我家的事儿来反驳,可是我也早就想好对策啦:“显思公子率军而南,平定青州,威名素著,故我主不避其亲而表荐之。未知陶孟章有何德能,竟然欲继其父而统御徐方?”别拿陶商跟袁谭比,这俩差得十万八千里,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是勋摇摇扇子,继续跑题:“勋闻袁将军昔日表显思公子为青州刺史,云欲使诸子各居一州,以观其志,则是未见其贤而先以朝廷公器试之也,未知可乎?如公所言,显思公子既有贤名,袁将军又何不召回邺城,而仍使其居于外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