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龙旗九旒(第2/3页)

黄授微微一笑:“即便曹兖州无此智,是先生能得见此,亦当世之雄杰也——授适才多有怠慢,先生勿怪。”

第二天一早起身,赵岐就要出门,孙汶问他,咱不等刘表来迎接吗?赵岐回答道:“刘牧名重天下,非迎我也,乃迎天子使。老夫虽为天子使,亦不可枯居草舍,以待其迎,而必先至城外,才是礼数。”

是勋就跟孙汶打商量,说今天我给老爷子驾车吧,你让我也沾一沾光。孙汶答应了,于是是勋奉着赵岐登车,辞别了黄授,驱动驾马,就缓缓地往来路上行去。他们才刚上了大路,就见远远的旌旗遮天蔽日,仪仗排开,想必是刘表亲自前来相迎。

赵岐在车上直起腰来,手搭凉篷,远远地眺望。突然之间,老头儿低声斥骂道:“刘表无礼!”伸手拍拍是勋的肩膀:“宏辅,赶紧回车,咱们不受他的迎!”是勋没明白怎么回事儿,但是本能地就遵从了赵岐的命令,在孙汶的帮助下,把马车原地转了一百八十度,屁股冲着刘表等人,掉头就走。

走出去几十步,忽听马蹄声响,原来是蔡瑁骑着马追上来了,到了车旁,跳下马来,拱手请问:“我主盛情来迎,而赵公忽然回车,不知何故?”赵岐冷笑道:“《礼记》有言:‘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刘牧安敢僭越?!”

是勋这才转过头去,再仔细眺望一番——果不其然,刘表行列当中高高打着一面龙旗,而且上垂九条飘带,即所谓“九旒”也。这是天子出行才能打的旗号,刘表估计在荆州当土皇帝当习惯了,竟然连迎接天使的时候,也把这旗给公然亮了出来——他连天地都郊祭了,还在乎使用天子旌旗吗?

蔡瑁闻言,赶紧跟赵岐打商量:“赵公且暂歇,某这便返回去劝谏主公。”他匆匆地又跑回去了,赵岐眼望是勋,就不禁长声叹息:“不想刘表徒负雅士之名,竟然行此恶政!”

是勋心说怎样,我没说假话吧,刘表是啥德性,您老先生终于看清了吧?可千万不能让他派兵去奉迎天子啊!

最终刘表收起了九旒龙旂,这才把赵岐迎入襄阳城内。是勋给赵岐驾着车,就顺道打量了这位荆襄之主刘景升一番,只见此人方面大耳,相貌儒雅,大轮廓跟刘备有点儿象,具体细节却又全然不同。于是不禁想,这方脸不会就是老刘家的遗传吧?刘秀是不清楚,貌似刘邦也是一张大方脸,下巴挺宽……不过好几百年过去了,这脸型没道理不改变啊?

刘表把赵岐迎入城中,然后又迎入州署。到这儿就没是勋什么事儿了,刘表还是派黄射来招待他,引领他回传舍去休息,孙汶倒是让人带着,跟进了衙署。是勋回到传舍,跟黄射说了一阵子闲话,一起用过了朝食,突然想起一件事儿来——对啊,荀彧不是让我帮忙送信给王粲吗?我怎么差点儿就忘了这碴儿呢?赶紧跟黄射打听,黄射说王仲宣确实就在襄阳,我这就带你过去。是勋本来没打算去见王粲的,因为他怕那小个子双目如炬,会看破自己假诗人的行迹,所以只想请黄射帮忙投递书信罢了。可是没想到黄射那么热情,一扯他的衣袖,说走就走……好吧,丑媳妇终究难免要见公婆,自己总不可能一辈子躲着诗人们走……再说了,老子连曹操都敢见,还怕一个王粲吗?

可是他就没想到,王粲王仲宣竟然如此年轻,瞧着比自己还小好几岁——其实王粲是熹平六年生人,年方十八,比这个是勋(阿飞)年轻两岁。这小子个头儿可能还不到一米六,长相不算难看,但是身体非常的单薄,就跟来股小旋风就能给卷跑了似的。

史书上说刘表因为王粲“貌寝而体弱通侻”,所以不怎么看重他。“貌寝”就是长相难看,其实倒不见得,大概只是方脸的刘表天生审美观排斥尖脸人吧;“通侻”就是四面漏风,裴松之解释为“简易”,是勋曾经觉得太过引申了,但一个人怎么就能四面漏风呢?如今瞧瞧王粲的德性,他真信了……古人诚不我欺也。郭嘉也既小又瘦,但跟王粲比起来,郭奉孝已经可以算是个“胖子”了。是勋就不禁在心里琢磨啊,这小子到底有八十斤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