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军中校事(第2/3页)

“小人军中校事赵达。”

校事是曹操新在军中设置的职位,负责探查隐微,整肃军纪,说白了,就是特务和宪兵的混合体。其实这主意就有一半儿是是勋给曹操出的,他多次跟曹操建议,说军欲奋强则必申明纪律,古有司马穰苴,近有亚夫细柳,断无军纪不整而军士耐战者也。况且咱如今是正经朝廷天兵啦,必禁劫掠、滥杀,如此才能天下归心,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粮秣又不是不充足,要再跟从前似的放纵兵士掳掠、自筹粮饷,甚至于刨坟掘墓,咱跟那些诸侯之军又有啥区别了?

后来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里面说:“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说曹操靠着偷坟掘墓来搜集军资,固然有其夸大和污蔑的一面,但也空穴来风,未为无因。只是当时十家诸侯里就有九家都偷掘过坟墓,袁绍也不能外,曹操绝不是最过分的那个。况且这事儿好做不好听,即便曹操默许甚至是暗中唆使,也不会亲临发掘,更不会特意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种官职,把自家的丑事大白于天下。

所以说,早期曹军就跟普通军阀部队没啥两样,军纪虽整,那也是锉子里拔将军,要说袁老大军残虐够一斤,袁老二军残虐足斤再加三两的话,曹军残虐也有个半斤八两左右,军士抢掠、屠杀,甚至刨坟掘墓之事就常有发生,除非有世家出告,否则也没人追究。是勋说时移事易,咱再这么下去可不成,咱得打造一支真正的“王师”出来。

曹操问他计将安出,是勋就说啦,一是得制定严酷的军纪,二是军中得设置特殊的组织,调查不法,严惩违纪者。他的本意是搞一支宪兵部队出来,再设个军事法庭,但是没想到曹操拿出来的更象“军统”。但一来是勋只是给出个主意,就压根儿不想直接掺和这事儿,二来他知道以这年月的军队基础和思想风潮,也搞不出后世的国民军来,所以啊,就这么着吧,我不想管也管不了。反正他是朝官,军法轻易也治不到自己头上——但是没想到,这回军法要对老熟人孙汶动刀了!

当下站在孙汶旁边儿,是勋就皱着眉头上下打量赵达,完了冷冷地问他:“孙汶何罪?”赵达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勾通袁术,泄露军情。”是勋就追问啦:“以何为证?”赵达答道:“昨日搜得军校黄军手迹,讯问之下,黄军供称孙汶同谋。”是勋听了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只有黄军一人的证供么?孙汶可有招认?”赵达摇头:“此人口风甚紧,不肯招认。”

是勋再低头去瞧孙汶,但见这粗汉跪在地上,窝着身体,却努力梗着脖子,仰起脸来瞧自己——他嘴里塞着布团呢,怪不得自己进场那么半天,竟然连求告都不出一声。当下伸手取下了他嘴里的布团,孙汶立刻扯着嗓子嘶喊起来:“冤枉啊!某素与黄军不睦,他故诬告于我!”

就这一嗓子,是勋差点儿没给震聋喽,旁边围着的士卒,包括赵达在内,也全都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就听赵达苦笑道:“是参军可知了,小人并非不允其申辩,才封了他的口,只是他再叫两声,恐怕便会引发营啸……”

是勋抬起手来摆一摆,阻止赵达继续说下去,然后垂下头来再问孙汶:“汝不可再喊叫,且放低声音,简单告知某前后因果。”孙汶喘了两口气,果然压低话语,急匆匆地说道:“小人从不与黄军有何往来,亦绝不肯勾结袁术。今晨校事来唤,小人以为只是普通询问,便随他们去了,谁料问不三句,突然绑上。要他们唤黄军来对质,却又不肯,抽了小人几鞭,见小人不肯松口,便直接押来处斩——小人冤枉啊,不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