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防微杜渐(第2/3页)

是勋在路上也想过这个问题了。要是真如贾诩所说,有多名朝官联起手来谋叛,那么很可能聚集起数百上千人来——这会儿的朝官,有几个家里没点儿部曲、奴婢的?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上过战场的,战斗力就不可小觑啊。反倒是在坐的这几位,家里就挑不出几个能打的来……啊呀,应该把鲁子敬也叫来商量啊,他比较能打。

不过鲁肃虽因是勋所荐,官居六百石,却还没能进入曹家班的核心圈子——这不,连董昭、钟繇、刘晔都没叫。

那么,己方在城内可以动用的武力,也就只有司空宿卫了。虽然这是曹家精锐中的精锐,是一支相当可怕的力量,但不可能一千人多人全都居于司空府中,大部分还是留在城外军营,日常守宅的不过二百多人,并且,都尉典韦已近乎废人,行都尉许禇则贴身护卫曹操,也离开了许昌。

要靠这两百来人,既守护司空府、皇宫、尚书台,还得想办法控制四门,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啊。该怎么办呢?就听荀彧说道:“吾明日赴省,即密将司空府中宿卫引入,宫、省不失时,即乱起亦无所忧。”是勋皱着眉头问,那司空府怎么办?荀攸笑道:“理他则甚。”

是勋一想也是,曹司空一大家子,连正妻、侧室带嫡子、庶子,连同闺女儿,跟曹嵩都不出五服,全都得去奔丧,如今的司空府中,就只有一些仆役和小吏啦,就算让人连锅端了,那又有啥可担心的?只是——“公达独不惧乎?”你跟郭嘉也是要去上班的呀。

荀攸说那我们偷个懒,就在自己家里办公不完了嘛,估计就这半个月,朝中也不会有什么重要公务分派下来,半个月过后,子孝、元让他们就该回来啦。

毛玠问城门怎么办?荀彧说了:“但得宫、省不失,即可调外兵入都平乱——吾明日起即以尚书诏令,召于文则(于禁)、韩元嗣(韩浩)、史公刘(史涣)等逐日赴省内述职,但一日无诏时,则发军力夺城门。”

荀攸说既然贾诩有托付城门之意,宏辅你再跑一趟,把他的执金吾印信取来,让孝先这些天就守在城门附近防变好了。

是勋说成,那就这么安排定了,一切稳妥,我明天就出城去追赶主公。正待告辞离开,却见郭嘉紧皱着眉头,一个劲儿摆手,那意思,你先等等,容我再想想。

四人全都注目郭嘉,过了好一会儿,郭嘉才略微舒展眉心,先问荀彧:“公密将司空宿卫引入,真可避人否?”荀彧说省里突然出现好多生面孔,那怎么可能蒙得了人呢——“无心之人,自然可避,有心探查,岂能不知?”

郭嘉说那估计你只要一把宿卫引入,那就没事儿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见到咱们有了防备,估计很难快速劫持天子,控制台省,也便只好暂且藏匿起爪牙,然而——这样真的好吗?“疮不敷而痈不割,久必糜烂。我等何不趁此时机,为主公敷疮而割痈者耶?”

是勋心说就你多事儿,怪不得不受人待见——太太平平地熬过这段时间不好吗?还想玩引蛇出洞?把握能有多大?

他开口就想要否决郭嘉的建议,可是随即看到另三位都垂着脑袋在苦思冥想——算了,我不出头了,我也假装考虑你的提案吧。

才把脑袋低下来,就听荀彧突然开口:“卿等四人,各有部曲百余,欲突入宫门,控制宫、省,如何做?”

刚才贾诩提出“要作乱,先进宫”的创意,是勋就觉得这思路有点儿熟,仿佛是当年曹节、王甫等宦官对付窦武、陈蕃的故智——当然啦,宦官们本来就在宫里,那办起事儿来要方便多啦。要是只多进宫这一步,后面都照抄的话——“吾将趁夜而行,速夺宫门,一部往劫天子,一部控制台省。此时省内仅三五值守尚书并符玺郎尔,即可挟天子并以刃相逼彼等,命彼等草诏、用章,变宫门守与城门守。待天明时召百官觐见天子,则大事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