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壮当封侯(第2/3页)

这年月当然还不可能产生国防军的概念,但不管怎么说,过于颂扬天子,他本人不乐意,曹操也未必高兴,换成国的概念,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谁都说不出啥话来啦。

于是是勋的“作品”就此得以一致通过,杜蘷随即给谱上了乐曲。十日之后,曹家大军就高唱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雄纠纠、气昂昂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其实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田间的稻、麦还没有割尽,赋税也刚收上来两成,理论上并不能支撑起数万大军一次中长期规模的作战。但一方面曹家这几年农业搞得比较好,库里还有点儿余粮,另方面有荀彧、钟繇等人坐镇后方,将会把才收上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运。尤其是荀文若,他的调度、运补能力,在这年月是绝对的超一流,无人可望其项背,是勋相信就袁家在河北那些谋士,全都笼一块儿搞后勤,即便不互相拖后腿,也未必就能达到荀彧的高水平。

这也是曹操急于北伐的原因之一——我后勤搞得好,粮秣无虞,你们那边儿可未必能在我渡过黄河之前就整补完全啊,以有准备打无准备,胜算更要大幅度地提升。

曹家还是三路出兵。曹操亲率七万大军,首先进抵白马,等了不到两天,钟繇就从黄河上游放过来早就预备好的数百艘渡船,曹军几乎毫无阻碍地就渡过河去,占领了袁绍上次南侵的桥头堡——黎阳。曹操暂且坐镇黎阳,使降将张郃率军北上,攻打内黄,一旦取下了内黄,保障了侧翼,大军即可汹涌而向邺城。

东线仍然由臧霸统领,并东中郎将程昱所部,从东、南两个方向杀向济南国。此时袁谭的主力已经全都龟缩到了济水以北,济水南面只有王修还固守着济南国都东平陵——曹操曾经数次遣使去招降王修,都遭拒绝。臧霸、程昱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牵制袁谭,使其不能全力回援邺城——要么你就干脆把整个青州全都放弃吧。

李典在林虑、蔡阳在荡阴,配合曹操,谨慎地向北方挺进,目标还是滏口陉。但他们并没有打算直接封堵滏口陉,不仅如此,就连入据上党的曹仁、乐进所部,也根本就没有堵住滏口陉西端的意思。

曹操这时候又在太原、河东、西河设置了一个新的战区,调原本守备兖州南部的夏侯惇为都督——因为这时候他彻底占据了攻势,兖州之地,已经不怕遭受到袁家侵扰了——以王柔为太原郡守、郑浑为西河郡守、司马懿为河东郡守并参夏侯惇军事。夏侯惇已经基本上占据了太原全郡,但袁将祝奥尚未授首,还盘踞在郡西,隔断了公孙瓒、张燕的西退之路。西河郡仅得其半,北方为南匈奴王庭所在,原本高幹统治的时候就是半独立的。

夏侯惇新的目标有二,一是击败祝奥,彻底平定太原,争取经井陉突入常山国,与公孙瓒、张燕会师,二是使郭缊北上收取雁门。南面只要防堵高幹、郭援即罢,并没打算跟泫氏的曹仁南北夹击。

曹操是希望袁绍把高幹、郭援经滏口陉调回河北。他不怕袁军越聚越多,因为兵一多,后勤的压力也会增大,再说了,袁谭的青州兵丢了青州,高幹的并州兵丢了并州,都成为无根之草,那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一军之内良莠不齐,结果必然是士气低的拖了士气高的后腿,而不可能反过来——水桶的贮水量,永远由最短的一根桶材来决定,跟最长的那根桶材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是勋作为参谋祭酒,自然也跟随从征,他带着四百部曲和千余步卒,押运相关的武器、物资,几乎是最后一批渡过黄河的,随即便进入黎阳城,与曹操会合。荀攸、郭嘉、刘晔、董昭等谋士会聚在一起商议,并且此次曹操还特意稍带上了贾诩,陈群亦解决了青州之事——李条已入济南投奔王修,王营降而复叛,旋为尹礼所杀——赶来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