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生死度外(第2/3页)

所以说,想那么多干嘛?——“事急矣,即不调元嗣、公刘北上,亦须命其前往救援主公!”

荀攸略一沉吟,已有定计,下令道:“召二将北来吧。”他没让韩浩和史涣去救曹操,因为看目前的形势,袁军暂时没有封堵曹操的意思,而是完全把他排除在战场之外,主要目的是利用漳河上的奇袭,彻底击溃曹军主力。

是勋一直盯着曹操呢,眼瞧着曹操冲上石井岗了,逐渐接近袁绍了,袁军的抵御并不顽强,也还没见伏兵四起。这是怎么回事儿?袁绍就靠着身旁那十几名将吏,有把握在曹操杀到面前的瞬间全身而退?他又不会遁地术,理论上,现在就应该赶紧撒丫子跑了才对啊!

正这么想着,忽见岗上将旗放倒,伞盖跌落。照道理来说,将旗为一军之胆,将旗若倒,必将全军崩溃,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袁家兵将全都背对着将旗,所以毫无察觉的缘故,他们依然奋勇前冲,竟然完全不把身后的主公当一回事儿。是勋不傻,这才终于恍然大悟,心说完——袁绍哪儿有那胆子以身诱敌啊,看起来这将旗和伞盖全都是假的,袁绍压根就不在岗上!

难道这便是一千多年后将会在日本战场上出现的著名的“影武者战法”吗……是勋不禁再把目光投向漳河方向,果不其然,差不多就在石井岗上将旗放倒的同时,漳河北岸突然竖起了一杆大红色的将旗,随即金顶伞盖也打了起来。是勋没有望远镜,瞧不清楚将兵重重簇拥之中,伞盖下有没有袁绍,或者还是一个“影武者”……但这还重要吗?将旗仍在,袁绍仍在,袁军之心不会散乱,并且已经彻底占据了战场的主导权!

是勋忍不住就想拨马而走,可是瞧瞧身旁几位,荀攸、郭嘉、贾诩面沉似水,刘晔、陈群面如土色,可是不管究竟是哪种表情,不管腿肚子是不是悄悄地在哆嗦,他们全都揪着马缰伫立原地,就没人有落跑的打算。只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石井岗,盼着曹操赶紧回来,好总控战局。

是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竭力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看战场,曹军已然乱作一团,除了矮坡下还有四五个方阵严密守卫外,除了韩浩、史涣等部往南边儿急行了一里多地后又气喘吁吁地掉头往北赶外,大多都已被分割包围,只是做着困兽之斗而已。败啦,这彻底是败了,跟原本计划中的小挫一场完全不同,是败得彻彻底底。当然啦,若能及时后撤,收拢败卒,再会合从邺城城下赶过来的曹洪、夏侯渊所部,并非完全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先等曹操回来才能撤啊,总不能把曹操扔在敌人后方,自己这边儿先就跑了。

是勋脑袋里不禁瞬间闪过一个念头:“我要不要给曹操殉葬呢?”自己穿来此世,打算怎么度过一生?是只要能够苟且活着,其它琐事皆可抛之脑后呢,还是希望比较有尊严、有享受地活下去?还是说,自己要为某个目标、某个理想而奋斗,在此前提之下,生死皆可置之不论?

必须下定决心啊,自己肯不肯为了曹操去死……不,这世上恐怕还没谁值得自己为他去付出生命的代价,应该说,自己肯不肯为了心中的理念去死?倘若曹操挂了,或者曹军惨败,从此统一便成幻想,乱世或将延续更长的时间,然后是“五胡乱华”……自己要再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转过头去辅佐孙策或者刘备?江东还真没有统一的可能性,至于刘玄德……会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吗?

是勋就觉得前途一片灰暗……倘若曹家真的败了,那自己不如也死了吧,以后的事情,眼不见为净!不管日后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总之,自己必须下定决心,置生死于度外。只有不怕死,才能杀开一条生路,若是惧死偷生,活路也必然会走成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