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真正小人(第2/3页)

于是大量田产,从冀州旧族名下先转到了袁绍幕僚名下,既而袁绍战败,又被曹操给一锅端了。话说真正的冀州大族,没多少人跟着袁绍落跑,一瞧形势不妙,纷纷华丽转身,转投了曹氏。要是事先没有许攸、郭图他们一通糟蹋,估计曹操在占据冀州以后,就没收不了那么多“逆产”,安顿不了那么多流民——也包括公孙瓒、张燕的旧部——啦。

世家势大,大就大在广占田地,多役百姓,控扼郡、县,使朝廷政令不行,贡赋难取。所以要想削弱世家,就先得大量剥夺其土地,释放其奴婢——是勋在河东,就主要是靠着以山林之利和官造作坊与之替换,并靠董蒙之案逼其奉献,才夺下了近千顷土地、释放了上万名农奴。

如今就听许攸轻叹道:“今冀州之地既为曹公所夺,攸只能家于幽州矣……”表面上说我只能去幽州安家了,其实是说:我被迫得去幽州得罪土豪,去再兼并出一份家业来啦。

许攸的意思,你们要这就杀奔幽州而去,彻底灭了袁绍,幽州的土地就拿不到手多少;可要是等我们先占据幽州,为了统治也好,为了贪欲也罢,必然先夺下大量“逆产”,过两年你们再去接收,到手的那就海了去啦。我们愿意做恶人,让你们打着朝廷旗号做好人,既能削弱幽州大族之势,又不脏了自己的手,这等美事,有啥道理不答应呢?尤其你是宏辅,这不正是你乐于见到的局面吗?

是勋不禁心动,心说袁绍手底下就没几个幽州土著,而且如今沮授、荀谌也等于降了,审配也已经挂了,就你跟郭图那些货,到了幽州还不可着劲儿糟蹋?先让你们跟幽州土著内斗个几年,王师再前去“解放”,这事儿听起来确实美妙啊。

就跟原本历史上的蜀汉,被邓艾掏心一击就立码崩垮,降旗处处,没几个真打算为国尽忠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原因,就是东州士和益州土著之间矛盾重重,已经恶斗了无数年啦。益州土著大多不受重用,偶有得遇的,也都陆续被干掉了——比方说彭羕——所以最后谯周等人就干脆横下心来当带路党。东州士倒是对蜀汉忠心耿耿——因为没别的退路啊——然而根基浅薄,老的陆续死去,新的成长不起来,所以才会被曹魏一举击垮。

要是先放袁家跟幽州祸害几年,自己再保着曹操去收拾残局,确实可能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既容易得幽州之人心,又容易得幽州之土地……然而问题是,许攸的屁股究竟坐在哪儿?他为啥会给出这种主意呢——“以子远之言,袁氏虽得缓死,亦终将亡也。与卿何益?”

许攸挑着眉毛,狡黠地一笑,随即竖起三枚手指来:“攸之益有三:一,奉使成功,则袁将军之下,攸可为第一人也;二,可在幽州买田置产,不失富贵;三,袁将军今气沮矣,恐时日无多,候其不讳,诸子必争,则攸因而降曹,不受人言。”

他估计袁绍活不了多久啦——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有两年可活——等到袁绍一死,几个儿子内斗起来,许攸那时候再把幽州双手奉献给曹操,则天下人都会骂袁家小子不成器,逼反了栋梁之才许子远,不会有多少人嘲笑他背主求荣。而且到那时候,许攸在幽州搜刮到的产业仍然能够得以保全。

许攸是真大胆,直接把心里话都跟是勋说了——我就是想又要钱,又要权,还不坏名声!可是这事儿不仅对我有利,对你和曹家全都有利,干嘛不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偏要破坏我这回的奉使请和呢?

是勋没话可说了,最终只得朝许攸长长一揖:“子远谋身,勋所不及也。”你为国家社稷,为自家主公怎么谋划,暂且不论,光你为自己个儿的谋划,那我真是拍马也赶不上啊。这类真小人,前世今生,我还是第一回见到……不过,你原本历史上的结局我是知道的,你虽然智商一流,可惜情商不足,估计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把幽州奉献给曹操,最终还是未必能落着好——自然,这话是勋不会去提醒许攸。